谈谈“过犹不及”

在平日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过犹不及”这条成语,也常常在不知不觉中会陷入“过犹不及”的困惑。什么是“过犹不及”?从字面上解释,过:过分;犹:像,如同;不及:达不到。“过犹不及”,就是事情做得过头了和做得不够一样,都不好。例如,不吃饭会饿死;吃多了,会撑死。不吃和吃多了,其结果一个样。再如,气温太高,会把人热死;气温太低,会把人冻死。气温太高和气温太低的结果一个样。
在体育领域,认真理解并切实贯彻“过犹不及”原则,十分重要。在健身的道路上,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陷入过度健身的陷阱。了解过度健身的危害,掌握科学健身的方法,我们才能在追求健与美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收获理想的身材和健康的体魄。
今年元月份,我在网上看到,年仅34岁的韩国健身教练朴胜贤的不幸离世消息。朴胜贤是一位在健身圈小有名气的教练,他对增肌的追求近乎狂热,采用极端饮食和训练方式,并大量使用药物。最终,身体不堪重负,肌肉过度肿胀,血管暴露,导致健康严重失衡,被紧急送往医院,最终抢救无效离世。我也看到过德国一位拥有千万粉丝的健身网红乔. 林德纳,凭借帅气外表和完美身材走红。为了维持体型,他长期进行高强度训练,并承认使用过类固醇。最终于2023年7月1日,因颈动脉瘤破裂,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我也看到过在咱们国家的职业运动员因过度训练,综合征发生率高达60%、普通健身者中每5人就有1人出现慢性疲劳症状的报道。在网上,也报道过有一位昵称小李的健身爱好者,连续三个月,每天两小时器械训练。结果,他的睾酮水平下降了30%,皮质醇却飙升40%。这种激素倒挂现象,让他出现了严重疲劳现象,在生活中,或频频打哈欠,或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健身是一场自我提升的旅程,它让我们在汗水中收获健康与自信。但这一切的前提是适度,只有把握好这个 “度”,健身才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助力,而非阻力。
过度健身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教科书上说,从肌肉溶解到心脏负荷过大,从激素失衡到身体脱水与贫血,每一个问题都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这些危害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所警示的。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和盲目,就忽视了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让追求健康的道路变成了伤害自己的不归路。
为了健康,让我们时刻记住“过犹不及”这条成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