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过犹不及”

(2025-03-17 05:51:50)


 

在平日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过犹不及”这条成语,也常常在不知不觉中会陷入“过犹不及”的困惑。什么是“过犹不及”?从字面上解释,:过分;:像,如同;不及:达不到。“过犹不及”,就是事情做得过头了和做得不够一样,都不好。例如,不吃饭会饿死;吃多了,会撑死。不吃和吃多了,其结果一个样。再如,气温太高,会把人热死;气温太低,会把人冻死。气温太高和气温太低的结果一个样。

 “过犹不及”这条成语出自《论语. 先进》。原文是:“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贡问孔子:“子张(即颛孙师)和子夏(即卜商)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了,子夏则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一个样。”孔子“过犹不及”这句话,按现代语言的表达,就是强调坚持适度原则。在做任何事情时,我们都应该追求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不足。过分与不足都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体育领域,认真理解并切实贯彻“过犹不及”原则,十分重要。在健身的道路上,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陷入过度健身的陷阱。了解过度健身的危害,掌握科学健身的方法,我们才能在追求健与美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收获理想的身材和健康的体魄。

今年元月份,我在网上看到,年仅34岁的韩国健身教练朴胜贤的不幸离世消息。朴胜贤是一位在健身圈小有名气的教练,他对增肌的追求近乎狂热,采用极端饮食和训练方式,并大量使用药物。最终,身体不堪重负,肌肉过度肿胀,血管暴露,导致健康严重失衡,被紧急送往医院,最终抢救无效离世。我也看到过德国一位拥有千万粉丝的健身网红乔. 林德纳,凭借帅气外表和完美身材走红。为了维持体型,他长期进行高强度训练,并承认使用过类固醇。最终于202371日,因颈动脉瘤破裂,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我也看到过在咱们国家的职业运动员因过度训练,综合征发生率高达60%、普通健身者中每5人就有1人出现慢性疲劳症状的报道。在网上,也报道过有一位昵称小李的健身爱好者,连续三个月,每天两小时器械训练。结果,他的睾酮水平下降了30%,皮质醇却飙升40%。这种激素倒挂现象,让他出现了严重疲劳现象,在生活中,或频频打哈欠,或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健身是一场自我提升的旅程,它让我们在汗水中收获健康与自信。但这一切的前提是适度,只有把握好这个 ,健身才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助力,而非阻力。

过度健身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教科书上说,从肌肉溶解到心脏负荷过大,从激素失衡到身体脱水与贫血,每一个问题都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这些危害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所警示的。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和盲目,就忽视了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让追求健康的道路变成了伤害自己的不归路。

为了健康,让我们时刻记住“过犹不及”这条成语吧!

谈谈“过犹不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诚信“3.1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