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今年春节,非同寻常,被认为是:中国的春节,世界的“非遗”!这是因为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9届政府间委员会常会上通过的这一决定,标志着中国春节走向全球,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今年的春节,是成为“人类非遗”后的第一个春节!在成为“非遗”之前,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把春节列为联合国假日,又把春节列为“人类非遗”,将赋予这一传统节日更多世界性,推动春节丰富文化内涵的广泛传播,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如今已走向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把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联合国秘书长、国际机构领导人、一些国家政要,都会在农历新年发表祝词。春节,已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中国文化在全球的胜利,更是全球文化对话的一个重要突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朱刚是此次“春节”申遗工作的具体负责人之一,他认为,春节的文化符号充满了吉祥、和谐与美满的象征,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而将春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意味着这一文化符号的普遍价值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同。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认为,“春节”这一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项目申遗成功,是对文化传播的有效回应,潘鲁生还认为,“这是我们保护传统文化、留住传统生活方式、传承特色年俗的一种方式,是保护和传承春节文化的开始,可以说,申遗成功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
我已经经历过90多个春节了,深深感到,中国的春节,不是一般的喜庆节日,它所承载的不仅是家人团聚、辞旧迎新、祈福安康的愿景,还有深厚的历史、伦理与社会意义。每年春节的庆祝活动,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涵盖了扫尘、贴春联、吃团圆饭、祭祖、拜年、庙会、社火等丰富的文化实践,这一切都象征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与对家国情怀的坚守。春节已经被描述为一个跨越时间、凝聚情感的节日。文化界认为,春节在中国农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标志着新一年的开始。人们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迎接新年,祈求好运,庆祝家庭团聚,促进社区和谐。这就是中国人称呼的“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