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符.春联(上)

今天是腊月二十七日(阳历元月26日),后天就是“除夕”,许多单位、住家户,相继在大门上贴上用红纸作载体写的春联,迎接即将到来的蛇年春节!
春联,在宋以前(包括宋朝)称桃符。宋朝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在他的《元日(即正月初一)》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意思是说:初升的太阳照耀千家万户,人们都忙着换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诗句中的桃符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有门神或题写有门神名字用以镇邪驱鬼的桃木板;后来因为有人在桃木板上贴有春联,因此桃符又被借指春联。”
桃木板上画的门神是谁?据考证,画的门神是神荼(音tu二声)和郁垒,是《山海经》中被描述的两位能够抓捕恶鬼的神仙。民间习惯把神荼位于左边门扇上;而郁垒则位于右边门扇上。两位门神,被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唐朝以后,也有人把唐朝名将秦琼和尉迟敬德看作是门神。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曾命他们夜间守卫宫门,后来人们为了祈求平安,将他们的形象贴在门上。
在民俗中,桃木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有些史料介绍:用桃木做成的人偶或宝剑,悬挂在室内,能让妖魔鬼怪望风而逃;用桃木煮浓水沐浴,可以去除身上的邪气;如果晚上做噩梦,就把桃木放在床下或枕下;家里有小宝宝晚上容易惊醒哭闹,也可以把桃木制品放在卧室或悬挂在床头;桃木还被认为吸收了五行精气,能够扶正和压制邪气,常被制成饰品、法器来辟邪保平安……
桃木的物理特性也为桃木赋予了镇邪化煞的功能。桃木木质细腻,质地坚硬且不易腐蚀,这些特性使得桃木在人们眼中具有一种灵性,进一步增强了其辟邪的效果。
有人考证,在我国古代最早出现桃符的时间是在周代,在桃木片片上或桃木棍上,写上“神荼”和“郁垒”二神的名字,以驱邪避鬼。这种形式,在汉代演变为在桃木板上书写或绘制这两位神的名字或图像。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不再画门神像或写门神的名字,而是在两块桃木板上,分别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两行字。这被认为是最早的春联雏形。这一时期,在桃木板上开始出现的对联形式,主要在上层社会流行。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画门神像或书写春联的现象都有。南宋时期,进一步发展成不再把桃木板作为书写春联的载体,而改用纸张书写,称为“春贴纸”。这一时期,春联的内容,也开始包含更多的祝福语和新年祈愿。明代,春联的名称正式被确立。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家家户户贴春联,推动了春联在民间的迅速普及。从明朝以后,桃符这个词,成了历史,已被写在纸上的春联所取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