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十二生肖”

谈“十二生肖”,就得谈谈什么是“生肖”以及为什么是“十二生肖”而不是其他别的数字。
什么是“生肖”?我查过《辞源》,查过《现代汉语词典》,查过“百度”,解释都差不多,意思是:用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来记人的出生年,这就叫“生肖”, 也叫“属相”。十二种动物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是 十个,地支为什么是12个?这与一年有十二个月份,以及一天有十二个时辰相对应。天文学家说,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天有十二个时辰,这与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约12.37天,接近12天)以及木星大约每十二年绕太阳一周的天文现象有关。
十二生肖的动物是怎样确定的?有着不同的传说,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根据原始部族的图腾选定的。图腾,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或标志。在原始社会中,图腾被视为族群的起源或守护神,是族群的象征和保护者。作为图腾的有各种动物形象,如牛、羊、马、虎等,代表着部落的守护神和力量。十二种动物是怎样进行排序的?说法也很多,莫衷一是。比较可信的是,十二生肖的排序与中国古代学者对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观察有关。他们将十二地支与子、丑、寅、卯等十二个时辰相对应,并根据每个时辰中动物的活动特点,将动物与地支相匹配,从而形成了十二生肖的排序。具体来说:
子时(夜半,23时至01时),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此时老鼠活动频繁,因此与子时相对应的是鼠。
丑时(鸡鸣,01时至03时),农家常在此时起身喂牛,因此与丑时相对应的是牛。
寅时(平旦,03时至05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常能听到虎啸声,因此与寅时相对应的是虎。
卯时(日出,05时至07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吃草,因此与卯时相对应的是兔。
辰时(食时,07时至09时),此时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因此与辰时相对应的是龙。
巳时(隅中(临近中午),09时至11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因此与巳时相对应的是蛇。
午时(日中,11时至13时),此时野马四处奔跑嘶鸣,因此与午时相对应的是马。
未时(日昳(太阳偏西),13时至15时)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因此与未时相对应的是羊。
酉时(日入,17时至19时),太阳落山,鸡在窝前打转,因此与酉时相对应的是鸡。
戌时(黄昏,19时至21时),此时人劳碌一天,准备休息了,狗跟随主人巡视,因此与戌时相对应的是狗。
亥时(人定,21时至23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因此与亥时相对应的是猪。
十二生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特点。有学者把它做了简单归纳,分述如下:
1. 鼠:机智灵活,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主动性。在文化中,鼠常常被视为智慧的象征,也代表着生生不息、繁荣昌盛。此外,由于鼠在夜间活动,也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
2. 牛:性格稳重,刚毅坚韧,忠诚可靠,是大自然的力量象征。在中国农业社会,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代表了默默耕耘、脚踏实地的精神。
3. 虎:被视为威武勇猛的代表,是百兽之王。在中国文化中,虎常常与力量和威严联系在一起,也代表着四方安康、驱除邪恶。
4. 兔:温和、文静、机谨,是月亮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与长寿、幸福联系在一起,也代表着谨慎和机智。
5. 龙:在中国文化中,龙是尊贵、刚猛、威武的象征,也是皇权的代表。龙被视为能够呼风唤雨、掌握天地的神秘生物。
6. 蛇:代表着柔韧、灵活和机智。在中国文化中,蛇也有神秘、深邃的象征意义,常常与智慧和魔法联系在一起。
7. 马:代表着勇往直前、奔腾不息的精神。在中国文化中,马也是忠诚、勤劳、勇敢的象征,与成功和胜利联系在一起。
8. 羊:代表着和顺、温柔和善良。在中国文化中,羊也有吉祥、幸福的象征意义,常常与美好的生活和家庭联系在一起。
9. 猴:机智灵活,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力。在中国文化中,猴也代表着智慧和勇气,常常与聪明、机智的人联系在一起。
10. 鸡:代表着恒定、勤奋和守时。在中国文化中,鸡也有勇敢、正义的象征意义,常常与勤劳、善良的人联系在一起。
11. 狗:忠诚、勇敢、忠实于主人。在中国文化中,狗也代表着忠诚和友谊,常常与守护家庭、保护主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12. 猪:随和、豁达、乐观向上。在中国文化中,猪也有吉祥、富贵的象征意义,常常与丰收、富足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2025年,是阴历的己巳年,即蛇年,福建漳州和南平地区的百姓,供奉“蛇王”,建有“蛇王庙”;每年七月初七是“蛇王节”。届时,当地人民将会迎来更大规模的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