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斯彤
斯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9,054
  • 关注人气: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冯友兰谈人生四境界

(2025-01-21 06:01:54)


昨天(元月20日),我在博文《有目标的人长寿》中,提到了冯友兰教授,谈到他从1980年(时年85岁)开始,撰写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 1989年杀青,1990年就不幸离世的经历。冯友兰是名扬海内外的哲学大师,也是集思想家、教育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他认为,一个人要有做人做事的人生境界;境界高低,决定了人生的差异。中国哲学的任务,正是帮助人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为此,他提出了“人生四境界”。

什么是“人生境界?”“百度”的解释,是指一个人通过哲学、文化修养等途径达到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觉悟的层次。冯友兰根据他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提出了“人生四境界”。哪四个?冯友兰把他归纳成从低到高的四个层次,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自然境界是指人处于一种自然的、未经过多思考的状态,行为多受本能和习惯驱使,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意义;功利境界是指人的行为动机,主要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和好处,虽然有一定的目的性,但往往忽略了行为的长远影响和他人的利益;道德境界是指人的行为,不仅考虑个人的利益,还兼顾他人的利益和社会责任,行为动机基于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天地境界是人生境界的最高层次,行为不仅基于道德和社会责任,还考虑到宇宙和自然的整体和谐,具有极高的精神追求和宇宙意识。有人把这四境界,分别概括为:无知;小我;大我;忘我。第四境界,就是“忘我”的境界。

学者认为,冯友兰提出的人生境界的概念,不仅仅是个体精神修养的体现,也是哲学和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人生如旅,漫漫途中,有四个境界宛如四座灯塔,照亮我们内心的苍穹,引领我们穿越迷雾,抵达生命的深邃与辽阔。冯友兰的观点,强调了哲学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中的作用,认为哲学的任务包括帮助人们达到更高的精神层次。

关于人生的境界,除了冯友兰提出的“人生四境界”外,我还看到现代作家纪修染在《恰似寒光遇骄阳》中提到的四个境界:痛而不言,笑而不语,惊而不乱,迷而不失这四个境界的内容分别是:1. 痛而不言:这种境界体现了坚韧和勇气。面对痛苦时选择沉默,并不是因为不痛,而是因为勇敢地面对痛苦,直面悲痛、疼痛和惨痛2.笑而不语:这种境界展现了淡然和乐观。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一个微笑可以化解紧张的氛围,带来轻松和希望,保持冷静和乐观3. 迷而不失:这种境界强调淡定和理智。在沉迷于某件事物时,保持淡定不迷失方向,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稳步前行4. 惊而不乱:这种境界要求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时,保持冷静和镇定,惊而不乱,展现出从容和自信

除了“人生境界”外,还有谈读书、谈治学、谈婚姻、谈坐禅等方方面面的“境界”。最为人们熟悉的是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清华大学教授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它的内容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一境界(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第二境界(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也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阶段),经过专注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冯友兰谈人生四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