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真的吗?

我从小就听人说过:“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真的吗?不一定。十五的月亮也有圆的时候。根据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的介绍,自1987年到2006年的19年间,月亮十五圆的有7年,占37%;十六圆的有9年,占47%;十七圆的有3年,占16%。用精确的统计,否定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民谚。人们所说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只是十六圆的次数比十五圆的多一些而已。几天前,我同我在上海的侄女于冬月十六日拍摄的月亮是“满月”,倒是印证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说法。
为什么月亮有时在十五圆,有时在十六圆,甚至 在十七圆呢?天文学家说,这是因为月球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转动时间有差异,导致月圆时间有所不同。从一个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平均需要29天12小时44分钟。在“望”时,月、地、日最接近一条直线,月亮因此也最圆、最亮。但由于月亮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离地球时近时远;最近时有36万千米,最远时有40万千米。由于“万有引力”的关系,近时走得快一些,远时走得慢一些。如果在上半个月快了,就会准时到达圆月的位置,在十五那天出现圆月;如果慢了,就会“晚点”,赶在十六或十七到达圆月的位置。有学者说,每过29.5天,月亮就圆一次,并不是只有八月十五或十六的月亮圆,一年里要圆12次或13次。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程师王科超介绍,天文学当中对月亮最圆的时刻的定义叫做“望”,这时月亮、地球和太阳近乎一条直线排列,这时看到的月亮最圆。统计显示,“望”时出现的月相叫“满月”,发生在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十七三天中的任何一天,但以十五、十六居多。在二十一世纪(从2001年开始),中秋节的月圆落在八月十六的次数有48次,而落在八月十五的次数只有37次。“朔”时出现的月相为“新月”。在我国农历中,“朔”,一定落在每月的初一。初一这一天,如果“新月”出现在初一(即朔)凌晨,那么“望”(即满月)应该在十五的晚上。当“朔”在初一出现比较晚时,“望”(满月)就出现在了十六,甚至有时出现在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