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里共婵娟

(2024-12-18 05:34:55)


 

    “千里共婵娟”,出自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东坡在词作的末尾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中的“婵娟 ,原义是美好的意思,这里是指代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有学者说,“共婵娟”与南朝谢庄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意思相同: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有人认为,王勃写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在《望月怀远》写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牧在《秋霁寄远》写的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有天各一方,却心灵相通的意思。

我根据苏东坡《水调歌头》中“千里共婵娟”一句词,写了上面一段话,旨在想为前天、昨天我经历的一件事做铺垫;前天、昨天发生的这件事,又都与月亮有关,也与两地相隔千里有关。

昨天(1217日)上午,我在朋友圈看到在上海工作的侄女小燕发来的一则帖子。帖子写道:“即将破晓的冬至的月亮,羞了街旁的璀璨”。在这行字下面,附发了一张她拍下的照片(见附图3)。然后在“评论”栏里写下了一段话:“冬月十六(阳历1216日)17:40,巨大的月,如车冠。抬头看到它,还以为月亮在坠落,世界末日逼近……好不容易早下班一次,内心……

我看完侄女小燕写的文字和发来的图片,立刻想起了与她同一天(阳历1216日,阴历十一月十六日 )的清早,我在西安太古里广场晨练时,于748分拍下了还未下落地平线的月亮(见附图1)。我当初拍摄这张照片的初衷,是想再拍一张初升太阳的照片,然后把两者同框,显现“日月同晖”的美景。结果,因高楼遮挡,拍下的照片看不到太阳,只看到一片朝霞(见附图2),只能以遗憾告终。

回到家里,我把清早拍的没有下落地平线的月亮照片发给侄女小燕。她收到后很高兴,在给我的微信里写道:“哈哈,真是巧了,跟二伯一早一晚拍月亮!”

正如侄女说的“真是巧了”。是很巧!我们俩,不约而同地在同一天时间,一伯一侄,一老一少,一北(西安)一南(上海),一早一晚,在千里之外,分别拍摄挂在天上的月亮。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也姑且引用苏东坡写下的流行千古、脍炙人口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千里共婵娟

千里共婵娟

千里共婵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