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五台印象(二)

几年前,我曾经参观过西五台。当我走到山门前,发现与其他寺庙不同:这里不是大门敞开,而是山门紧闭,要从偏门进入。走进寺内,也与走进其他寺庙不同:不见香客,不见尼僧(西五台是一座尼姑寺庙),一片静寂。无意间,我看到一位往大雄宝殿走去的尼僧,我上前打听:这里殿堂为什么大门紧闭,不让参观?尼僧说:平时,中台、后台各殿都不开门,只在初一、十五对外开放。因为尼僧要在里面上课、打坐。我们每天凌晨4点起床,打坐2小时;早饭以后,上课、打坐3小时;晚上,打坐3小时。天天都要上课,天天都要打坐。我们这里的尼僧,都很忙,要上课,要打坐,要修炼,很少出来走动。除了上课、打坐外,初一、十五,我们也要诵经,附近居士也来;不过,我们诵经、打坐,都与居士分开进行。在交谈中,还获悉云居寺尼僧每月还有三次“辟谷”,每次37小时。三次的时间分别是:初一至初三,初七至初九,十六至十八。在“辟谷‘期间,不吃、不喝。这有利于肠胃休息,保护脾胃健康。我问:饿不饿?她说,习惯了就不饿了。
西五台,原有五个台,第一台是观音殿;第二台是五大菩萨殿(台前有大雄宝殿);第三台是地藏菩萨殿;第四台是弥勒殿;第五台为十二臂观音殿。从东到西,绵延一里多,由低而高,壮观、气派;每台都由尼僧住持。但自清末开始,由于战乱不断,年久失修,到解放前,只留下二、三、五殿,一、四两殿,荡然无存。剩下的二、三、五殿,现在被称为前台、中台和后台。
走进山门,可看到前台的天王殿、灵应台、大雄宝殿和文殊台;紧接着是中台的地藏台、后台的观音台。前台各殿每天开放;中台、后台各殿,只在初一、十五对外开放。这是因为这些地方要用来上课和修炼。
在前台的灵应台后面,有一座珈蓝殿。珈蓝殿供奉的是珈蓝神,伽蓝神是佛教寺院守护神的通称。中国佛教界常以关帝(关羽)为伽蓝神。关羽这位千馀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英雄人物,他在中国三大教(儒教、道教、佛教)都享有极高地位:在儒家文化中,关羽被尊为“关圣帝君”;在道教中,关羽被尊为“北极中天紫薇大帝”和“武财神”:在佛教中,关羽被尊为“伽蓝菩萨”和“护法伽蓝神”,是佛教两大护法之一(另一个是韦驮菩萨)。关羽被尊为“伽蓝菩萨”,据说来自于一个神话故事:关羽被杀后,头颅被送给曹操,而身躯则被葬在当阳。传说智者大师在打坐时,看到了关羽的灵魂在寻找自己的头颅。大师询问他关于生前南征北战、杀戮众多的问题,关羽默然不语。于是,大师向他解释了许多佛法,并劝说他皈依佛门成为护法神。关羽欣然接受,并发愿作为佛教的护法,因而得以尊称为“伽蓝菩萨”。这仅仅是一个传说。 关羽之所以能够成为佛教的护法神,是源于他勇猛忠义的形象,更是因为人们对他忠诚和坚贞不二的精神的崇敬。他被认为是正义的化身和守护神,佛教顺应民意,将其尊崇为“伽蓝菩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