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读“龟虽寿”

(2024-11-04 05:26:40)


 

《龟虽寿》是曹操创作的《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第四首。“组诗”共四首,其他三首,分别是《观沧海》、《冬十月》和《土不同》。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 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指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寿命长短)之期,不但在天;养怡(调养身心)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翻译成白话,就是:神龟

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但仍然有着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可益寿延年。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曹操写的这首诗,我上大学的时候,在《中国文学史》这门课学习过。那时还年轻,比较多的从文学角度去欣赏,感触比较肤浅。年长以后,再读这首诗,觉得曹操真了不起,人老了不服老,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表述,赞叹不已,并把这两句响当当的诗句牢记于心。我在内蒙大学任职的朋友李君知道我喜欢这首诗后,专门用隶属把它写下来,裱好送我(见附图)。后来,我在学习过中国养生史的有关知识后感到 ,曹操不但不服老,而且能从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角度,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着清醒认识。他在诗的开头就写道:“龟虽寿,犹有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这在当时包括秦始皇、汉武帝在内的统治者都在痴迷长生不老的年代,曹操能提出“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的观点,实在罕见,令人折服!

随着年龄日益增长,再去品读《龟虽寿》,我对曹操写下的“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诗句,体会深切。曹操认为,人的寿命长短,与“天”有关系,但又不是完全由“天”来决定;只要人们能够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就可以延年益寿,突出地强调了在寿命问题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曹操这个观点,到今天仍然适用。中国的“养生学”,就是在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对延年益寿具有积极作用之后逐步形成的。

曹操的“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观点,与现代养生思想如出一辙。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为了人类健康长寿,提出了“健康长寿四基石”的理论,即合理膳食、戒烟限酒、科学运动和心理平衡在提出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时指出,个人生活方式对健康长寿的影响最大,占到60%,其他占40%(遗传因素占15%,环境因素占17%,医疗服务因素仅占8%‌)。

曹操写《龟虽寿》的时候,才53岁。在“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53岁可以说是一位老者,但他还敢写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样积极进取的豪情,实在令人敬仰和钦佩。1993年我退休后,也有着一点一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意念,欣然接受学校返聘,继续给学生上课,一直到2005年(时年75虚岁)。如今,年过“鲐背”,在思想上不敢懈怠,还存进取之心,但绝不敢有“志在千里”的空想(幻想),只是按照曹操所讲的“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生活准则,平平安安过好每一天,调养身心,益寿延年而已。

《龟虽寿》写于公元207年,距今超过2000年了,但读起来,仍然能感受到一代枭雄曹操不服老、不屈于天命的精神风貌,所以它 是一篇值得我们老年人品读的好古诗!

品读“龟虽寿”

品读“龟虽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