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适度喝酒,微醺即止

(2024-09-25 04:21:52)


   明朝人洪应明编写的《菜根谭》中,有“花看半开,酒喝微醺”八个字。这八个字,被认为是“赏花”、“喝酒”的最高境界,也常常用来比喻凡事要掌握一个度,恰到好处,才能有妙趣。

花,半开,是客观存在,人眼都能看到;人,微醺,是主观感觉,别人难以言状。因此,现在就谈谈我对“酒喝微醺”的理解。

什么叫“微醺”?“醺(音xun,一声)”,醉酒的意思;“微醺”,即微醉。“酒”的历史很长。司马迁在他的《史记. 殷本纪》里就提到“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欢。”说明距今3000多年前,我们的古人已能酿酒了。有人统计,《论语》里先后六次提到了酒。其中有一句很多人都熟悉的话:“唯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说,喝酒是没有标准的,有的人酒量大,有的人酒量小,只要不醉酒乱性就行了。孔子不反对喝酒,只是要求要掌握一个度。据《宋史》介绍,北宋理学家 邵雍有一个习惯:“旦则焚香燕坐,脯时三四甌,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燕坐”就是静坐,是宋明理学家的修行方法,通过静坐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专注;“脯时”,即申时(15点到17),古人吃第二顿饭时间;“三四甌”,即三四杯。意思是说,邵雍清早要点着香“静坐”;半下午用餐时,要喝上三四杯酒,有点醉意就不喝了。这样就不会喝醉。

“微醺”是什么感觉 ?人与人之间的酒量不一样,无法量化喝多少才算“微醺”,全凭自我感觉。按通常说法,“微醺”就是介于醉与不醉之间,身体有点轻飘,谈笑有点放纵,但头脑清醒,仍在理智控制范围。它不同于醉酒之后的混乱、痛苦和无序,也不同于喝酒之前的理性、清醒和自持,而是进入到一种快乐放松的境界,有一点小迷醉,但又很清醒;有一点小失常,但又很快乐。有一个词语很好地形容出“微醺”的状态,那就是“陶然忘忧”,醺醺然间似乎忘记了烦恼和忧愁。有学者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微醺,认为微醺的状态大约相当于饮用一定量的酒精,具体来说,大约相当于饮用了1两高度白酒,或2两低度白酒,或4两清酒,或6两红酒,或2听啤酒。这样的饮酒量既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负担,又能让人体验到饮酒的乐趣。但事实上,每个人的酒精耐受度不同,因此判断自己是否达到微醺状态的最佳方法,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和反应来判断,而不是简单地依据饮用的酒量。

酒,并不是一种坏饮料。世界卫生组织在“四大健康基石”里只提“限酒”,没有说“禁酒”。中医药还与“酒”有着不解之缘,繁体字“醫(医)”的构成,就能找到“酒”的印记。有些人以“滴酒不沾”而自喜。其实,这些“滴酒不沾”的人,倒是少了一种生活乐趣。“小酒怡情”,这不是一个人的感受,凡是喝过酒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社会上有一种说法:“酒”无罪,有罪的是酗酒之人。实际情况的确如此。90年代,曾被广大观众喜欢的、到现在还被人怀念的藏族青年演员洛桑,就因为醉酒开车,过早离开人世。“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警方早有明文规定。但洛桑不以为然,不仅喝酒开车,而且还醉酒开车,最后付出高昂代价。这只怪洛桑自己,怪不得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