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喝酒的百岁老人
(2024-09-25 06:02:50)
酒,能不能喝?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可以喝,但要限量;“健康四大基石”就是这样写的:“戒烟限酒”。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夫子也认为酒可以喝,但不要喝醉;他在《论语》里就是这样说的:“唯酒无量,不及乱”。明朝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了酒。他认为:少量饮酒可以“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但过量饮酒则会导致“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并提出“过饮不节,杀人顷刻”的警告。一份国际顶尖的医学杂志《柳叶刀》,曾经发表了一项涉及全球2800万人的超大型饮酒研究,证实饮酒量无论多少,都严重危害健康,即使少量饮酒,其带来的有益作用也远远比不过其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因此,柳叶刀建议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即为了健康,应该滴酒不沾!
在当下,在中国,酒还没有被禁止,可以酿制、销售和饮用。在朋友聚会、在喜庆场合,酒是不可或缺的饮料;“无酒不成席”,仍然在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在冠病毒肆虐期间,曾经有人以提升免疫力为由,建议每天喝点酒。但我们看到,在交通领域,为了安全,却严禁“酒驾”、“醉驾”,要求每个驾驶员,都滴酒不沾!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未成年人喝酒的很少;上了年纪的人喝酒的人也不多。喝酒人群,主要是中青年。我们学校有一位曾参加过红军的老工友,平日爱喝酒,年过70后,他就不喝了,对人说喝不动了。但也有例外。最近我在朋友发来的一个视频中看到,一位1916出生的吴一生老奶奶还喝酒,每天喝3两,喝的是白酒(见附图)。后来在浏览网页时发现,百岁老人还喝酒的,远远不止吴一生老人。同是山西省,在平路县东祁村的程凤英,109岁也喝酒。据介绍,程凤英这一生没生过孩子,丈夫也在她80多岁时走了,就她一个人住在窑洞里。程奶奶虽然岁数大了,但身体很棒,头脑清楚,腿脚灵活,眼睛耳朵也都好使。很多人好奇,就问100多岁的程奶奶怎样做到既长寿又健康?程奶奶总笑着回答:“心情好,有肉吃有酒喝就好。”还是山西省吉县,有一位1917年出生的王玉花老奶奶,半辈子喝酒抽烟成习惯,现在跟二儿子李双喜一起生活。在网页上,我也看到了陕西汉中市宁强县铁锁关镇的王春云老人,102岁,喝了大半辈子酒。他儿子说,父亲(即王春云老人)一年要喝掉200斤包谷酒。除了山西、陕西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爱喝酒的百岁老人也不少。 根据我国对长寿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显示,长寿老人大多都爱喝酒。比如,江苏如皋市的400余名百岁老人中,约有60%的老人几乎每天都有饮酒习惯,其中有几位老人甚至每天要喝3顿酒。调查显示,老人喝酒,大体有三个特点:首先,不贪杯,适度饮酒,所以不容易伤及身体;其次,不喝快酒,喝得慢,边喝、边品、边享受;最后,不喝来源不明的酒,一般都喝有商标、有生产厂家标志的瓶装酒。
百岁老人大多爱喝酒,能不能说明适度喝酒,有助于健康长寿?我没有进行过调查研究,不好说,说不准。但以我自己的体验,适度喝酒,是有助于健康。七八十年代,我多次出差,或参加编写教材,或应邀讲课。每次出差,都要带上胃药。1981年,我应邀在汉中师院讲课时,偶然机会买到了一瓶福建米酒,很高兴。我每次饭后喝上几口。结果,奇迹出现了,我的胃不见胀了,随身带的胃药,一粒都没有吃。1983年,我到福建体院上课,又买一瓶米酒,同样饭后喝几口。结果,也不见胃胀,随身带的胃药一粒没吃。我认定,我常胃胀,是因为胃寒原因,而酒是热性饮料,能帮助胃部蠕动,因此从那年(1983)以后,每天中午饭后,我都喝点酒,喝的是白酒,每天一次,每次1两。从1983年(时年53岁),一直喝到现在(时年94岁),喝了41年。在这期间,我的胃再不患病,吃红薯、喝玉米糁、吃包谷棒,都不作酸,吃嘛嘛香。我的经历证明,适度喝酒,的确有助健康,因而也能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