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在健康和生命中的作用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下辖的增龄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王小宁教授在“为何很多老年人摔倒就去世”的视频中指出:“过去,我们对肌肉在维持健康和生命中的作用被严重低估。肌肉,不光是给你力量,它在激素、情绪、肠道微生物和免疫都密切相关。”王教授这一段话,如醍醐灌顶,一下子让我明白了肌肉还有那么多的作用!
我自1958年来到西安体育学院后,我就跟随同年龄的老师在进行心肺功能锻炼的同时,认真进行肌肉练习。练习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希望自己肌肉丰满,有一个好体形。如此而已。几十年来,我先是在单杠、双杠上练;2005年后(时年74周岁),改做俯卧撑、靠墙蹲、哑铃操。天道酬勤。经过多年不间断的练习,卓有成就。当下,虽年过90,胸大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背阔肌等大肌群,仍然还有弹性,还不见萎缩。这些大肌群对我在健康和生命中起到的作用,我没有关注过。这几天,听了王教授讲到的肌肉作用,并浏览了一些网页,才知道肌肉与免疫系统,关系至大。
学者说,在通常情况下,肌肉发达的人,免疫力会相对比较强。因为人体免疫力的主要来源是免疫蛋白,而免疫蛋白又主要来自于身体肌肉组织的分解。免疫蛋白可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和修复受伤的组织。在新冠病毒肆虐3年期间,在我住所周围人群都被感染的情况下,我没有被染“阳”,可能得益于我有比较健壮的肌肉组织,分解出了大量免疫蛋白,抵御了入侵的病原体。
肌肉是人体最大的组织之一,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简单的眨眼、微笑,还是基本的走路、跳跃,或者是从事高难度的攀爬动作,都需要肌肉的支持。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并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有研究发现:肌肉组织减少10%时,免疫功能会明显降低,更易出现感染;减少20%时,可有明显无力感,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更易跌倒,伤口不易愈合;减少30%时,人体就会变虚弱,甚至无法独立坐着,伤口无法愈合。拥有强壮的肌肉,能帮助免疫系统对感染和疾病做出快速反应,且肌肉越多的人,产生的免疫反应更好,从而减少生病的可能和时间。所以有人说,养肌肉就是养健康。
肌肉可养,但也会丢失。学者认为两个因素会加速肌肉流失:第一个因素是年老。正常情况下,人体肌肉是丰满、紧实、强健、有弹性的,但随着年龄增长,肌肉会自然流失。专家说,通常在40岁以后,骨骼肌每10年会流失6%,到了80岁,肌肉就可能会下降40%左右。肌少症症状主要为肌肉力量减退,除了有核心肌群的肌肉力量减弱以外,还可能出现关键肌肉的力量减弱,比如咽肌的力量减弱,会导致误吸;腹肌功能不足时,会造成尿潴留或者排便障碍;如感觉身体肌肉很虚软,就是体内脂肪太多,而肌肉太少。肌肉流失的第二个原因是缺乏运动。除了年龄因素的影响,缺乏运动也会使肌肉流失。据介绍,肌肉也有“用进废退”的特点,不去刺激它就不会生长。研究表明,如果两周不使用下肢肌肉,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的力量会衰退14%,股四头肌会衰退20%。
针对肌肉会自然丢失的现象,有学者就提出减少或保持肌肉的两个重要方法:方法之一是摄入充足的营养。摄入充足营养,指的是需要合理摄入优质蛋白。有人为了减肥选择吃素,优质蛋白摄入量大幅减少,这就容易导致肌肉质量下降。专家说,只有保持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均衡摄入,才能促进肌肉形成。专家建议,最好每餐能摄入优质蛋白质20~25克,这是减少肌少症患病风险的最佳办法。具体说,早上吃100克主食+1个鸡蛋+1杯牛奶,中午和晚上分别吃50~75克纯瘦肉。方法之二是进行有氧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不同的肌肉和肌腱通过相互牵引产生一定的拉力、挤压等,能对肌肉和骨骼产生一定的刺激,从而可能会有效增加自身肌肉和骨骼的血流量,促进营养物质的供给,进而可能延缓和减少肌肉流失;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进行抗阻运动。所谓抗阻运动,指的是抵抗额外的阻力进行运动。抗阻运动包括:举哑铃、推杠铃、负重跑、游泳、引体向上、俯卧撑等。
有材料报道,肌肉不但能提升免疫力,还能:1. 增强运动能力:肌肉多的人一般运动能力强,可以参加多种运动,改善身体素质;2. 改善身体代谢:肌肉多的人一般身体代谢能力更强,可以更好地消耗身体脂肪,控制体重;3. 维护关节稳定:肌肉多的人一般关节稳定性更好,可以减少关节损伤和疼痛;4. 维护骨骼健康:肌肉多的人一般骨骼健康状况更好,可以减少骨折等骨骼疾病的发生;5. 提高血液循环:肌肉多的人一般血液循环更好,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状况。
肌肉是人体健康的保护神,不要怠慢它,给它吃好点,多让它活动活动。养肌肉就是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