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岁是生命中的一个“坎”?

七十岁这个年龄段,在古人眼里似乎是一个人生命的终极数字。孔子在《论语.
为政》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说到七十,到了七十,戛然而止。民间有一个顺口溜:“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感、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也没见下文了。在俗语里面,也有不少涉及到七十岁的事。如:七十不留宿,七十不上坟,七十不忌口等等。到了七十,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了(如不留宿、不上坟);又似乎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了(如不忌口)。在现代,也有一些人把七十看作是一个“分水岭”:如果七十以前没有得过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没有得过糖尿病、或阿尔茨海默病、或呼吸系统疾病、或癌症,都有可能获得长寿。因此,要求人们善待七十岁前的美好岁月。为什么会把七十看作是人的生命中的一个“坎”?这可能如杜甫在一首诗中所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有关。但意想不到的是,七十作为人生的一个“坎”,却被外国科学家予以证实。
剑桥大学科研人员的研究,与我们古人的生活体验,在某些方面得到了共识,即七十岁是生命中的一个“坎”。这值得我们去探讨、去思考。
在我们国家,除了七十是生命中的一个“坎”之外,有的人把本命年看作是犯太岁,是一个“坎”。民谣说: “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所以有些人会在12、24、36、48、60、72、84、96岁时,系上红腰带,或穿上红内裤。我们家不关心本命年,我从小到现在,没有系过红腰带,也没有穿过红内裤,不也平安无事吗?也有人会把73岁或84岁看做是生命中的“坎”。把 73岁和84岁被认为是人生的两道坎,主要与儒家两位大师孔子和孟子的去世年龄有关。孔子在73岁时去世,而孟子则在84岁时离世,因此这两个年龄被视为人生中的“门槛”。这显然没有科学依据,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暗示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