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的云

添了几分寒意。秦岭北麓离西安近,如果天气晴好,站在西安南郊任何一个高处,都能看到秦岭秀色,或者是秦岭积雪;天气不好时,也能把秦岭深处的云层,尽收眼底。
日前(7月18日),西安地区雨后初晴,人们没有看到秦岭的植被,倒是看到了秦岭山区又一次出现的云海。所谓云海,是指看到无边无际的云,如同站在大海之滨,看到波起峰涌,惊涛拍岸的海浪。人们就把这一现象称之为“云海”。
“云横秦岭”这个词组,最早见于韩愈写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写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诗的意思是: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遥远的潮州。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到时候,你就在瘴气弥漫的潮州江边,把我的尸骨收好。在这首诗里,韩愈用 “云横秦岭”和“雪拥蓝关”八个字,很好地烘托了诗人离开长安时心情的悲凉和抑郁。“云横”的“横”,有横卧和隔断的意思;“云横秦岭”,就是云层横卧在秦岭,把秦岭隔断。我看完三位朋友发来的的照片后,都在照片下写了一句话:下一次,该拍一组“雪拥蓝关”的照片了!
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化成的小冰晶,是一种自然景象。但在古诗中,云却被用来形容世事无常,包括朝代的盛衰,人事的更替,都像天上的白云一样聚散无常,变化莫测。所以唐朝诗人崔颢在《黄鹤楼》诗中,写下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感慨。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游子离家,如白云飘飘远去,不知归期,也会用云来说事。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就写有“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诗句。就是在当代,人们也还习惯借云来表达对故乡、对亲友的思念。40年前(1984),台湾著名词曲家小轩、谭健常伉俪,联手创作了一首《故乡的云》。1987年,美籍华裔歌手费翔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了这首歌,立即红遍大江南北。歌词写道: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踏着沉重的脚步,归乡路是那么的漫长。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 这首歌,就是以“故乡的云”作为切入点,向游子发出召唤,召唤他们别再四处飘泊,回到故乡身边!歌词浅显直白,却字字直指游子思乡的心,听来十分感人!
秦岭的云,秦岭的云海,是美丽的、多情的,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西安人有眼福,只要雨后初晴,都有可能看到“云横秦岭”的美景。如果是寒冬腊月,从西安往东走走,也会看到韩愈笔下“雪拥蓝关”的壮观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