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娃学游泳

前天(5月26日)是星期日,外孙女婿带着两个儿子下水游泳。老大5岁3个月,去年下过水,今年老练多了,依靠游泳圈,可以独自一人双脚打水,或用双手划水(见附图1.2.3),接下来就可以接受正规训练,学习某种游泳姿势了;老二1岁9个月,第一次下水,需要爸爸扶着游泳圈,在水里本能地蹬蹬腿(见附图4.5.6)。几次下来,畏惧情绪,可能会得到缓解,进而也敢独自一人在游泳圈帮助下玩水了。
带孩子下水游泳,是一个明智选择。运动常识告诉我们,游泳是一项全身性运动,能够增强体质:通过不断呼吸,提升肺部功能,提高呼吸能力;幼儿阶段是骨骼和肌肉发育的重要时期,通过游泳,儿童可以不断伸展身体,增加骨骼的灵活性和硬度,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同时,游泳还可以锻炼核心肌群,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身体姿势,减少驼背、X型腿等问题。有学者还认为,幼儿参加游泳活动,还有助于提升免疫力,提高自信心,促进大脑发育,促进身体长高,促进消化吸收,等等。
现实告诉我们,游泳不单是一项健身运动,而且还是一项生存技能。学习游泳,就是学习生存技能。
体育界认为,几乎所有体育项目(尤其奥运会28个左右项目),都可分三类: 一是生存类,如游泳、田径、拳击等;二是游戏类,如篮、排、足、乒、羽、网等球类项目;三是表演类,如体操、跳水、花游等。就游泳而言,首先是为了生存。学会游泳,不但可以自救,还可以救助别人。游泳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的运动项目,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是人类适应自然的一种生存技能,尤其是实用游泳,更是被广泛运用于军事、生产劳动和生活服务中,因此,从小学会游泳,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我在30年前,也曾经陪伴过大外孙女学游泳。1994年,我退休后的第一个暑假,孩子4岁。学校放假了,露天游泳池没有教学任务,全天对外开放。我每天下午,一般都会陪孩子学游泳。那时,游泳圈没有普及,孩子下水,只能用两只手托着孩子去熟悉水性,学手划、学脚蹬,很费劲,很辛苦。因为有亲人在身边,孩子没有安全顾虑,学得很放松,很起劲,不到两个星期,我就可以放手让她自己游一会儿了。三个星期左右,孩子就可以用蛙泳姿势游10米、15米、20米。孩子有成就感,学得很用心,进步也很快。我看在眼里,也乐在心里。
面对两个重外孙在泳池学游泳的照片,对比过去他俩的妈妈30年前在露天泳池学游泳的情景,感到现在孩子太幸福了。现在有了游泳圈,1岁多的孩子就能下水。这是游泳圈带来的好处。但也存在不足,就是阻碍了孩子学习进程。有游泳圈保护,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就发挥不足,掌握游泳的技能时间大大延后。游泳圈之于小孩学游泳,利中有弊,弊中有利。犹如苏东坡在《水调歌头》 中所写的“此事古难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