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其人

王勃是谁?知道的人不一定很多;但知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人不少。写这诗句的人,就是唐朝诗人王勃。
昨天(5月25日)出版的西安《华商报》,在第6版“大风.聚焦”栏目,以半版篇幅,刊登了《专家称(咸阳曾出土初唐王勃撰文墓志)书丹者或许王勃》。意思是说,2019年在咸阳出土的、由王勃撰文的《丰州刺史赵士达墓志》,书写墓志的,或许也是王勃(出土的墓志上,只写有太原祁人王勃撰,没有注明书写者姓名)。据史料介绍,赵士达是隋朝时人,生于公元588年,曾是隋朝将领。降唐以后,屡立战功,官至丰州刺史,672年逝世,享年84岁。王勃生于650年,672年才22岁的王勃,就为84岁的退休刺史赵士达写“墓志”。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说明他已经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了。
王勃的确是一位很有影响人物。他生于650年,字子安,祖籍祁县,后迁绛州龙门通化(今万荣县),是唐代初期的著名文学家、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
据史书记载,王勃从小聪敏好学,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经学大师颜师古注释的《汉书》,发现书中有很多错误,就撰写了《指瑕》十卷,把书中的错误,一一纠正,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唐高宗麟德元年,即公元664年,14岁的王勃被破格提拔为朝散郎。这是七品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级别。王勃写过很多诗,以五言律诗和绝句为主,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几乎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他在672年22岁时写的《滕王阁序》,堪称旷世华章,千古一文。
王勃英年早逝,很多人为之惋惜。有人说:在中国数千年文学史上,可圈可点的有三大憾事:一为“始皇焚书”;二为“红楼未完”;三为“王勃早逝”。秦始皇焚书,消失了多少像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这种具有开创意义的千古奇文、万古奇人?曹雪芹仅凭半部《红楼梦》便让无数拥趸(音dun三声)陪笑陪哭,耽(音dan一声)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倘若是一部完整的该会如何?王勃器识高远,文采飞扬,22岁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名动天下,26岁便溺水身亡,。如果假以天年,中国文学的殿堂里,又将要增添多少瑰丽的珍宝?
前些日子,我在网上读到了《党史文苑》(2022年第3期)汪建新写的一篇文章。文章谈到:毛泽东主席也十分欣赏王勃的诗文。毛主席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的评语中写道:“这个人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丽,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很可以读……他的为文,光昌流丽之外,还有牢愁满腹一方。杜甫说:“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是说得对的。为文尚骈,但是唐初王勃等人独创的新骈、活骈,同六朝的旧骈、死骈,相差十万八千里。他是七世纪的人物,千余年来,多数文人都是拥护初唐四杰的,反对的只有少数。”
汪建新在文章中还透露一件不为人知的事:20世纪60年代初,毛主席在和子女们的一次谈话中,发现孩子们也很爱读《滕王阁序》,他非常高兴,一边背诵佳句,一边评论。谈兴正浓时,毛主席坐到桌前,挥笔写下了《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名句。如今,毛主席手书的这幅摘句联,被镌刻在重新修缮的滕王阁立柱上。王勃的佳句和毛泽东的书法珠联璧合,使滕王阁增色不少。
王勃才华横溢,英年早逝。他的生命年龄只有26岁,但他写下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他写下的《滕王阁序》的名篇,却是流传千古,让人们记住了这位旷世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