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4-03-31 05:49:45)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南宋教育家朱熹写的《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一首中的诗句。全诗内容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的意思是: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朱熹写这首诗的目的,并不是在写景,而是在说明半亩方塘的水之所以清澈如镜,是因为有永不枯竭源头、不断输送来的活水。通过这个事例,旨在说明只要勤于读书,接受鲜活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学识日增。常用成语源头活水,就是从朱熹的诗句提炼而来,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朱熹的《观书有感》,在《千家诗》里能找到。我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教《语文》的王老师就给我们讲过,还要求背诵。小小年纪记忆力好,几十年过去了,现在还能脱口而出。平时,我在阅读一些谈学习的文章时,也会常常看到朱熹这首诗,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诫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少看或不看手机里的那些碎片知识。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他博学多才,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给后人留下浩如烟海的著述。据介绍,朱子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总字数在2000万字左右。其中最主要的成就是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注。朱熹52岁时,将《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合刊,定为封建士子修身的准则,《四书》构成了朱熹的一个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从元朝到明清,《四书集注》长期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垂青,作为治国之本,

朱熹一生读了不少书,而且读书方法很有特色。朱熹的弟子把朱熹的读书方法概括为“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紧用力居敬持志。其中循序渐进,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读书应该按照一定次序,前后不要颠倒;二是量力所至而谨守之;三是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熟读精思,即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虚心涵泳中的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切己体察,强调读书必须要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着紧用力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读书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二是必须精神抖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居敬持志中的居敬,强调读书必须精神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守。这“六条方法,总结得很到位,对我们有很大借鉴作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蕴含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深意。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有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劝学诗”。“诗圣” 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也有“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箴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