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龘龘,欣欣家园

今天是兔年腊月二十三日,北方民间叫“过小年”,也是“祭灶神”的日子;再过一周时间,就是大年三十,我们将迎来第41届春节晚会。我们在关心晚会节目的同时,也来关心关心今年春晚的主标识。
今年春晚的主标识,那就是一个“龘”(音da,第二声)字,象征“龙行龘龘,欣欣家园”(见附图1)。据学者介绍说,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庄重平衡、中正匀称,彰显出大气雄健的文化气象。据了解,这是央视春晚首次使用汉字作为Logo,体现的是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也是中国龙文化的生动体现,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象征,寄托了全国人民对新时代的美好期待。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龙行龘龘”,意味着中国人民在新时代奋发有为,共筑中国梦;“欣欣家园”,意味着中国人民在新时代享受幸福生活,共创美好未来!
“龘”是一个汉字,表示龙飞行的样子,也是龙的古字,出自《说文解字》。它由三个“龙”字组成,象征着龙的气势和力量。主标识中的“龘”字,采用了金色和红色的搭配,金色代表着尊贵和辉煌,红色代表着热情和喜庆。 “龘”是三叠字,由三个龙字的繁体字“龍”组成,被《中华大字典》认为是一个“生僻字”,是一个古字。所谓“生僻字”,是指平常很少见、很少用;所谓古字,是指古代曾经有过的字。东汉时期由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就曾收入这个“龘”字,意思是“龙行”。在古人看来,一条龙,能腾云驾雾,已经够厉害了;三条龙一起腾飞,那气势、那威严、那力量,是无法形容的。现在中央电视总台把“龙行龘龘”用作龙年的标识,象征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群策群力,团结一心,共创美好家园!
“龘”,是一个“三叠字”。所谓“三叠字”,是指由三个相同的字,构成“品”字形结构的字。在我国古籍里,有着许多“三叠字”,到现在,有的已被淘汰,有的已被简化字代替,有的还在用。“三叠字”,大多是会意字。在生活中,有不少常用的字被组成“三叠字”。如“五行”中的水、火、木、金、土,分别组成淼(miao,第三声)、焱(yan ,第四声)、森、鑫、垚(yao,第二声);如人体器官的耳、目、口、舌、心,分别组成聂、瞐(mo,第四声)、品、舙(hua第四声)、惢(rui第二声);再如动物中的牛、马、羊、鹿、狗,分别组成犇 (ben第一声)、骉(biao第一声)、羴(shan 第一声)、麤(cu第四声)、猋(biao第二声);现在还常用的,有矗、磊、轰、聂、姦、森、焱、品、淼、鑫等等。
央视总台春晚是全球华人不可或缺的年夜大餐,2014年被定为国家级的文化项目。它从1983年开始,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史,每年都以不同的主题和形式,为亿万观众带来欢乐和祝福。2024年春晚将创新“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传播,展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时代风采。今年的春晚,以1+4的形式展现,即北京主会场加上4个分会场;4个分会场分别是辽宁的沈阳、湖南的长沙、陕西的西安、新疆的喀什。西安的分会场设在大唐不夜城的开元广场,我们西安体院的部分师生将参与演出。让我们一起期待这场精彩纷呈、热气腾腾的文化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