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后脑勺

昨天(1月31日)上午9点正,遵照学校离退休工作处的安排,我在家收听了由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做的《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专题报告;并按照“离退休工作处”要求,在收听报告的同时,让家人拍了一张照片,发到“离退休工作群”。我的照片是由我夫人拍的。她拍得还算专业,从我的身后拍摄,半身,拍到了我拿手机收听报告的姿态(见附图)。照片显示,我的脸庞看不完全,但能看清我的后脑勺。平日里,我在洗脸、刮脸、梳头的时候,或者在照相的时候,能看到自己的脸庞,却从来没看到过自己的后脑勺。这一次,阴差阳错,为了拍一张通过手机听报告的照片,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后脑勺!我后脑勺长的头发比前头部位长得密,长得多。我很欣慰。这说明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的、每天早晚两次通过梳头按摩头皮保护头发,收到了成效。于是,我在第一时间,把这张照片发给我的外孙女和重外孙,让他们也分享我的愉悦。外孙女很快就给我发来短信说:“爷爷,你的头发真的很多。像你这个年龄的老年人,有的头发都没几根了!”
别小看头发,有医生说,它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中医理论则说:“发为血之余”。头发的健康状况,可以反映出体内的气血状态和脏腑功能状况。在中医看来,如果肝血不足,肾气虚弱,头发就会变稀、变白,并且容易脱落。我的头发还不太稀、不太白,说明我的肝血、我的肾气,还没有出现不足或虚弱的现象。
头发,并不是器官,不含神经和血管,但含有细胞
头发有不同颜色。学者说,这是由基因决定的。亚洲人的头发是黑色的,进入中年以后,毛发组织空隙增大,颗粒状黑色素逐渐减少并消失,头发渐渐变黄。当皮质细胞间含有空气时,则头发就变成白颜色了。有人报道,在60岁时,约有50%以上的人出现白发;75岁以上,白发则达到70%;男女之间没有什么明显差别。头上长有茂密的头发,是人类的特征之一;人在进入中年以后,不仅头发会逐渐变白,而且由于毛乳头的萎缩,使得头发随之明显减少而渐渐秃发,这也是人类的特征之一。有人报道,60岁的人,约有80%出现秃发;75岁以上,则秃发的比率超过90%。不过,秃发较多的是男人。头发颜色除因年龄变化而变化之外,还受健康状况以及阳光、气候等的影响。比如,严重营养不良和疾病可使头发提早变白;过度的忧虑和精神紧张,同样可使头发变白,甚至白得更快。至于有的人早生白发,则主要与遗传素质或精神状态有关。
头发需要保护;保护头发,实际上也在保护自己的健康。我们既然知道头发稀疏、脱落、干枯、变白,或与营养不足、或与心情不畅、或与身体不适有关。因此,经常补充必要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经常参加适度体育运动,畅通血脉;经常保持乐观心态,愉悦身心;要防病,有了病要治病。身体健康了,就能有效地让头发变得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