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年人要常“动”

(2024-01-08 06:33:14)


 

1959年春,时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清华大学教授的马约翰(1882-1966)来陕西省视察时,应陕西省体委邀请,在毗邻我们学校的西北体育场的室内体育馆(当时称之为“风雨操场”)作报告。马老师一开头就讲:“我们都是动物。既然是动物,那么,我们就要动!”一句话,就把我们开展体育运动的必要性说清楚了。讲这话的时间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但讲话内容,仍然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并时时督促我不间断地参与体育运动。

我们应怎样动?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古人,为了延年益寿,就已经有了被称

为“熊经鸟伸”、“吹呴呼吸”这样的身体运动了。后来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的影响下,自汉朝以后,我国的医学家、养生家、道教徒,为了健康、长寿,乃至幻想长生不死,创编了包括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等无数健身术式,为华夏炎黄子孙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进入近现代,随着西方体育的传入,以及人体解剖、人体生理以及一些运动技术、运动科学知识的普及,健身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运动健身,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运动也提到议事日程。最近一二十年,各地老年组织,会同当地体委部门,进行了适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的专项比赛,如门球、广场舞、健美操、太极拳、八段锦……但作为健身,一些学者呼吁,老年人还要在进行有氧运动的同时,重视肌肉锻炼和关节活动。昨天(17日)下午5点多钟,在中央4频道一档讲“减肥”的节目里,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于康教授讲到,有人在减肥的时候,把肌肉减掉了,非常可惜。于康教授顺作这个话题,谈到了肌肉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怎样增加肌肉的途径。听了后,如醍醐灌顶,很受启发。

于康教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字:人体减少10%的肌肉,免疫能力降低;减少20%,会全身无力,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减少30%,肌肉功能下降,不能独立站起;减少40%,死亡风险增加。于康教授认为:“有钱难买老来瘦”,是一个天大的错误!他呼吁每个人(包括老年人)要重视增加肌肉,或尽量保持肌肉含量。

常识告诉我们,肌肉组织是人体的重要组织。肌肉质量和力量下降,是人类老化的主要特征。规律的锻炼,可以减弱在衰老过程中发生的生理性骨骼肌的改变。国内外的研究显示:低体重老年人的死亡率,高过于微胖老年人的死亡率。老年人可以通过补充动物蛋白和适度运动,增加或保持肌肉含量。有专家说,肌肉组织是消耗糖的最大组织;没有肌肉,糖的代谢受影响。当肌肉组织丢失的时候,就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增加二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便会接踵而至。专家还告诫老年人,不要不吃含有脂肪的食物;长期不吃含脂肪的食物,会造成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缺乏,会带来贫血、口角炎等疾病。

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为了塑造体形,就在同龄体操老师的带动下,通过单双杠、低杠、哑铃,开始肌肉练习。因为时间有限,加上没有必需的动物蛋白补充,收效有限。退休后,还坚持肌肉练习。75岁以后,不再上器械,改练俯卧撑,一直到现在。这些年,虽然运动量不如过去,年龄又增减不少,但肌肉流失还不太严重。看看朋友谭君给我拍的照片(见附图1)还蛮欣慰。

老年人要常“动”
老年人要常“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