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斯彤
斯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4,954
  • 关注人气: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杏林与杏林春暖

(2023-12-09 06:25:30)


日前(125日),我写了一篇《不要把“杏”与“银杏”相混淆》的博文,在文章中谈到了“杏坛”--孔子讲学的地方。今天想谈谈与“杏坛”一字之差的“杏林”。

所谓“杏林”,从字面上讲,就是杏树林;但它的含义,远远超出“杏树林”。它与名医董奉有关。董奉与华佗、张仲景,都是同时代人,被后世合称为建安(196--220)“三神医”。罗贯中在《三国演义》虚构了华佗为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情节,让广大观众知道了华佗这位神医;体育爱好者,则因习练“五禽戏”而铭记“五禽戏”的创编者华佗。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被尊为“医圣”,名传千古;每年“冬至”,北方百姓在享受水饺美味的时候,会想起百姓的贴心人张仲景。与华佗、张仲景相比,董奉的知名度似乎略逊一筹,但他在交州(在今广西)为刺史士燮治愈“中毒性休克”(昏迷三天),则名噪一时,收获了“医仙”美誉;而在庐山之下为人治病,不取分文,只需栽种1棵或5棵杏树的事,传为佳话,以至于“杏林”成了中医的代名词,尊董奉为“杏林始祖”。

董奉(220-280),福建闽侯(今福州市长乐区)人,又名董平,字君异。他曾隐居庐山,为民众治病。《浔阳县志. 董奉太乙观》称董奉为杏林文化的开山祖师。董奉之所以被《浔阳县志》称之为“杏林文化的开山祖师”,是因为东汉道教学者葛洪在他撰写的《神仙传》里有一段为后人广为传播的故事。葛洪写道:“君异(即董奉)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余万株,郁然成林。” 意思是说,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棵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棵杏树。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杏树结果以后,董奉将杏子变卖,买回粮食,用粮食赈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董奉乐善好施的高贵品德,得到周围广大山民的衷心拥戴!因此后人称医生为“杏林”,用“杏林春暖”来赞誉为人民救死扶伤的医生,董奉则成了“杏林始祖”、“杏林文化的开山祖师”!

千百年来,在中国,医生常以“杏林中人”为荣,医作(医学著作)则以“杏林医案”为誉,医技以“杏林高手”、医德以“杏林春暖”为赞!“杏林”,一个令人神往却又高不可攀的神圣名词!

杏林与杏林春暖

杏林与杏林春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雪不见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