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姓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符号

(2023-11-09 06:15:21)


 

在咱们国家,姓氏不仅仅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更多的是一个人的血缘象征,以及一个人的家族代表,一经确定,不能轻易更改。中国民间向有“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说法。但也有特例。比如:1. 皇帝赐姓。明朝的郑和,本姓马,名三保,因在1399年郑村坝靖难之战中有功,被明成祖朱棣赐以郑姓,并改名为和;2. 避讳改姓。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名况,字卿。到了汉代,荀卿被称为孙卿,改姓了,因为要避汉宣帝刘洵的讳;3. 少数民族自动改姓。北魏孝文帝本姓拓跋,为了汉化,带头把自己的本姓拓跋,改为汉姓元;4. 避祸、避仇。如隋末起义军林士弘建立的楚国,被唐高祖平定后,林士弘便逃亡山洞。林士弘死后,其后裔为避祸,改为柴姓。待到五代十国时,后周开国皇帝郭威没有子嗣,死后,由养子、皇后的侄子柴荣继位。柴荣是林士弘的十世孙。柴荣死后,传位给只有7岁的柴宗训。在位不到半年,就被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的陈桥兵变,被迫让位,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了大宋皇帝。柴宗训死后,他的后裔都南下济南、福建避祸,并复归林姓。现在福建姓林的,都是柴宗训的子子孙孙,把柴宗训视为林姓始祖,建庙立祠,慎终追远。

昨天(118日),我收到了福建老家的四侄子在福建长汀濯田“宗训宗祠”广场前拍摄的一张照片(见附图)。从照片里,我看到了四侄子的身影,也看到了四侄子背后的条幅,上面写着:“柴林回闽复林始祖宗训公宗祠重光大典”。条幅里写的“宗训公”,指的就是后周南逃福建的柴姓后裔,尊柴宗训为始祖;“回闽复林”,指的是原来姓柴,到了福建,又改回姓林;“重光庆典”,指的是祖祠重修更新后举行的首次祭拜祖祠的仪式。客家人都是在中原战乱时南迁的。来到南方,为了更好地共度时艰,特别重视有助于维系家族凝聚力宗祠建筑,几乎村村都有自己的祖词。我们武平的林姓子孙,都来自于长汀濯田,把最早来到濯田开基的就奉为始祖。通过四侄子发来的照片,见证了柴姓林姓的关系,也说明中国的姓氏,并非一成不变不变;“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也并非是不变的铁律。

姓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符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