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文化名城—蒲城

(2023-11-04 06:07:01)


昨天(113日),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朋友谭君发来的《将相故里蒲城一日游(美篇)》。谭君用一天时间,游览了10个在蒲城县城的景点,包括王鼎纪念馆、将相府、林则徐纪念馆、杨虎城故居、文庙、崇寿寺塔、考院、蒲城电影博物馆、明清科举考试文物、蒲城碑林,拍了约220张照片,然后写了上千字简介文字,制作成一个图文并茂的“美篇”,发给朋友分享,让我们这些没法去蒲城景点参观的人,足不出户,就大饱眼福,真是一件大快人心事!

蒲城,隶属陕西渭南市的一个产粮大县,近1600平方公里,76万人口。蒲城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北京时间的诞生地,是清代名相王鼎的家乡,也是井勿幕、李仪祗、杨虎城的出生地;唐代20座皇帝陵,18座在关中,其中有5座在蒲城,包括唐睿宗李旦的桥陵(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宪宗李纯的景陵、唐穆宗李恒的光陵、唐玄宗李隆基的泰陵、唐玄宗大哥李宪的惠陵,史称“五陵闲云”。鉴于蒲城拥有如此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

蒲城的美誉以及它的社会地位,除了谭君在他“美篇”中介绍的和我在上面补充的以外,蒲城独有的、别的地方无法复制的椽头蒸馍,畅销省内外,也极大地提升了蒲城的知名度;在陕西,尤其在关中,只要一说椽头馍,必然会想到蒲城!借此机会,也谈谈我所知道的、闻名遐迩的、只有蒲城才有的椽头馒头(陕西人叫椽头蒸馍)。

二三十年以前,我就听说过蒲城的椽头蒸馍很有名,当年杨虎城坐镇西安时,经常托人回老家蒲城买来椽头蒸馍来待客;还听说:蒲城的蒸馍用秤秤。据说用秤秤,为的是公平交易。最迟在改革开放以后,蒲城蒸馍已不再用秤秤了,也按个出售。

蒲城人把蒸馍叫椽头馍,是因为每个馍馍的形状像椽头一样。椽头,即农村盖房用的椽子截下的一头,上下两面平整,不同于平常见到的圆锥形的馍馍。椽头馍的特色,据介绍在于和面用的水,是蒲城城内东槐院的地下井水,所含矿物质和PH适中;用的面要用人工磨的面。它的制作工艺是:一水、二面、三酵、四合、五压、六揉、七蒸、八起。有人曾想在西安开一间制作椽头馍的作坊,因为水质不达标,蒸不出椽头馍的味道,在西安开设作坊的计划就被搁浅。

在蒲城,椽头馍是当地红白喜事的主要食品,也是平时待客的必备食品。据说,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曾来蒲城,宰相王鼎就常以椽头馍招待林则徐;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难西安,曾点名要吃蒲城椽头馍。美食家说,蒲城椽头馍有三绝:一是色绝。光泽晶莹,体如美玉,十天半月不变霉;二是香绝。天然混成,异香扑鼻,蒸馍入口,满口皆香,回味无穷;三是味绝。热吃不粘,到口松软,冷吃香酥,自然疏散,嚼之有劲,咽之顺口。蒲城除了椽头馍外,蒲城的水盆羊肉、夹馍酱,也是当地的名小吃。去蒲城参观,不但有文化景点,而且还有美味小吃。蒲城,值得一游!

历史文化名城—蒲城

历史文化名城—蒲城

历史文化名城—蒲城

历史文化名城—蒲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