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斯彤
斯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4,954
  • 关注人气: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人均预期寿命?

(2023-11-03 06:16:56)


1023日晚,我收看了北京卫视养生堂播出的“九九重阳节特别节目”。因为年龄的关系,我看得比较认真,感触也比较多。因此先后写了两篇博文:一篇是《怎样才算健康老人》;另一篇是《想要活成你的样子》。在写作中,遇到了“人均预期寿命”、“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和“人均寿命”三个专有名词,一时间分不清它们之间的异同,让我困惑。经过学习,终于初步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内涵,看似只有多两个字或少两个字的差别,但它的意思却相差甚远。

什么是“人均预期寿命”?“人均预期寿命”是指在一定年龄组的死亡水平下,该年龄组的一批人,从出生到死亡平均可能生存的年(岁)数。这个数字是以当年死亡率为基础,通过医学统计办法(抽样调查)先算出一个生命表,然后再从生命表算出新出生人口平均预期可存活的年(岁)数。2022年的人均预期寿命,就是指2022年出生的人口预期可活到的岁数,不是指在2022年人们平均活到的岁数。2022年人们平均活到的岁数,直接叫“人均寿命”,没有“预期”两个字。“人均寿命”实际就是当年离世的人均实际年龄。我看到上海的一个统计数字:2020年,上海的平均年龄为79.33岁(男性76.74,女性82.45)。这个数字是用死亡人数129033的年龄“和”,除以死亡人数得出来的。城乡有别。上海城市人口的人均年龄为79.48;农村人口为78.72。在明白了上海全市人均寿命为79.33岁的同时,也要知道上海2020年的人均预期寿命为82.55岁。这个数字,不是现在上海人的年龄,而是对2020年出生人口预测的人均预期寿命的数字。

寿命的长短,学者们说,主要受两方面的制约,即社会经济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每个人的体质、遗传因素、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也是影响寿命长短的因素。学者说,环境、空气和水源,是健康的因素,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的人均预期寿命和实际人均寿命,都名列前茅的原因所在。

尽管预期寿命是一个“虚假”数字,但还是受到各国政府和学界的重视。其原因是因为通过预期寿命的增长,能反映一个国家、民族、地区卫生条件的改善、经济收入的提升、环境保护的改善。

在关注“人均预期寿命”的同时,学界也关注“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什么是“人均预期健康寿命”?学者的解释是个人在良好(健康)的状态下,平均生存的年(岁)数。或者说,健康预期寿命是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相结合、以此来考察活到某一个年龄的人在未来可能处在健康状态。因此,健康预期寿命是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指标。“健康预期寿命”的提法,据介绍,始于1960年,到1989年才形成了一个研究网络,受到学界青睐。我国2023年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8岁,健康预期寿命为69岁,两者相距9年。这意味着我国老年人中人均有9年时间是在带病状态下生存。而日本2023年的预期寿命为84岁,其健康预期寿命为81岁,人均带病生存只有3年。因此,国家卫健委有“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出台,加紧促进全民健康的提升。

什么是人均预期寿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