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的“体测”

昨天(10月18日),学校“健康科学学院”部分师生在苟波教授的带领组织下,给离退休教职工进行了一次“体测”,即体质测试。体质测试不同于校医院每年组织的“体检”,即体格检查。“体检”旨在检查你的健康状况,查查有没有病、什么病;“体测”则是通过各项体质指标测定,结合对你平时的饮食、睡眠、作息、运动等诸多方面的问卷调查,给你的健康状况作出科学评定。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我欣然前往接受测试。
测试分两部分:一是填写“问卷调查”;二是接受各个项目测试。“问卷调查”项目设计得很细密,涉及到生活中与健康有关的方方面面,我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填写完毕。测试项目包括你的身高、体重、血压、肺活量、握力、平衡、柔韧、2分钟原地高抬腿、30秒原地起坐等。除了测量身高、体重、血压3项与校医院的“体检”项目相同外,其他都与“体检”项目不一样。我第一次接受这样的测试。测试结果,我除了“平衡”成绩太差外(原地单脚闭目站,我只站了1秒钟),其余都比较满意:肺活量是1953ml,握力是25.1公斤,30秒原地起坐19次,2分钟原地高抬腿212次,柔韧该是满分。
昨天测试的项目,我比较看重肺活量和握力。
所谓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的总量。测量肺活量时,与平常呼吸不一样。按医学术语,它包括了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潮气量就是平静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容积;补吸气量是指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补呼气量是指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也就是肺活量。专家说,在一定意义上,肺活量可反映呼吸机能的潜在能力,健康状况好的,肺活量就大;反之,健康状况不好的,肺活量就小。因此,肺活量测量数据便成为“体检”、“体测”时的常用指标。
医学界认为,肺活量的大小与性别有关,男性成年人一般在3500-4000毫升,女性成年人为2500-3500毫升;还与年龄大小、与是否经常参加体育后动有关,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值为1800毫升。有专家说,从35岁以后,肺活量每10年要下降9%-27%;如果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长期保持健康的人,有可能仍然保持正常。我的肺活量为1953毫升,超过了1800毫升平均值,况且我的年龄已过90岁。这可能是我长期参与体育活动有关。
测试握力,主要测试上肢肌肉群的发育程度,是受试者前臂和手部肌肉力量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握力大小,也受性别影响:男性成年人20-30岁为40-50公斤,50-60岁为30-40公斤;女性成年人约27-31公斤。握力大小也受年龄影响,70岁老人,在18-32公斤之间。专家说,握力是反映全肌肉力量的一面镜子,能反映身体的整体状态,反映心脏健康水平。据国外密根欧大学的一项研究,握力与人体细胞衰老程度呈正相关,即握力大的人,细胞衰老程度低,衰老程度慢;反之,衰老程度快。学者认为,握力代表着人体力量,而人体力量来自于肌肉;充足的肌肉体积,能保证人的基础代谢。我退休30年一直坚持肌肉锻炼,让我的握力还能收获25.1公斤。我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