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斯彤
斯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4,954
  • 关注人气: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饭后百步走”的是与非

(2023-10-18 05:42:53)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知道的人很多。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说过。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到网上一查,说它是一句“谚语”。所谓“谚语”,是指在群众中广泛流行的的固定语句,是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实践总结。这句“谚语”开始于什么时候?则语焉不详。我查了查养生史籍发现,“饭后百步走”最早是出自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孙思邈,生于公元5.81年(隋文帝开皇元年),卒于公元682年(唐高宗开耀二年),享年101岁。孙思邈一生写过两部流传千古的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也专门写过他的养生之道,例如《枕上记》和《摄养枕中方》。《枕上记》是韵文,16句,60字,其中有“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的句子;在《摄养枕中方》里,也写有“食止,行数百步”的文字。从《枕上记》和《摄养枕中方》的文字记录发现,孙思邈在养生实践中,挺重视饭后走步,也活了一百多岁。因此后人就从孙思邈《枕上记》里“食后行百步”,演绎而成“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从孙思邈的“食后行百步”到今天的“饭后百步走”,已经历了1300多年了,基本上都肯定“食后百步走”在健身(养生)方面的功效,因而得以传承到今天。

但近一二十年,随着生理知识的普及,有人开始对“饭后百步走”提出了质疑,认为吃完饭后,胃部需要更多的消化酶与食物充分混合,进行初步消化,这时必须保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如果“饭后百步走”,势必减少血液对胃肠的供应,影响消化吸收。所以有人调侃:“要活九十九,饭后不要走。”

“饭后百步走”的是与非,关键点在于对“饭后”的“后”字的理解。在这个问题上,孙思邈没有说清吃完饭以后多长时间才“百步走”、“手摩腹”。但我认为,在唐代,虽然不懂解剖生理知识,不懂食物消化的全过程,但作为一位有名的医家、养生家,孙思邈绝不会刚把饭咽下肚就“百步走”;孙思邈说的“百步走,也不要理解为现代人到操场锻炼那样快步走,充其量,只是在自家屋里,悠哉悠哉的漫步消食而已。用现代人的思维去理解古人的生活经验积累,就容易出现偏颇,以至于全面否定。

饭后多长时间才能进行“百步走”?根据现在医学界的解释,饭后30分钟就可以“百步走”。饭后30分钟“百步走”,如果不是进行剧烈运动,而是散步式地走动,是不至于影响消化吸收,更不会出现胃下垂,大可不必对“饭后百步走”提出质疑;更不要说:“要活九十九,饭后不要走”。

医生提醒说,“饭后百步走”,并不适用于胃下垂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孕妇以及身体过于虚弱人群。

至于孙思邈说的“常用手摩腹”,限于篇幅,待以后再探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