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雁塔有一口不寻常的大钟

(2023-08-15 06:09:18)


宋哲宗赵煦于元祐年间(1086-1094),在安仁坊重建薦(荐)福寺的时候,基本格局与一般寺庙相同,有山门、有大雄宝殿、有钟楼、有鼓楼等等。清朝康熙年间,一口铸造于金代明昌三年(1192)、高3.55米、重约8000公斤(8吨)的大钟,在渭河滩被发现。这口大钟是由坐落在渭河边的武功崇教禅院的主持、委托陕西富县的阳务村铸造的。铸造好的大钟,一直在崇教禅院使用。后因渭河发水,河床改道,寺院被水冲毁,大钟也沉于河滩。被发现的大钟,由渭河滩移入荐福寺。从那以后,小雁塔每天清早敲的钟,就改用从渭河滩移来的大钟。这口大钟,可能由于铸造材料和铸造技术有过人之处,钟声特别悠扬,远传20里之外,引起了周围人们的赞誉。清朝诗人朱集义就在《雁塔晨钟》的诗中写道:“噌吰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雁塔晨钟”顺理成章地与“华岳仙掌”、“骊山晚照”、“ 灞柳风雪”、“曲江流饮”、“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一起,合称为“关中八景”。

小雁塔的钟声能远传20里,除了钟的本身质量外,据史料记载,这口钟的钟口下方有一口井,井口的四周有四个通道口。这些举措,据说有助于让声学性能提升到最佳。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会看到,现在悬挂在小雁塔旧钟楼北侧的、于1997年重新铸造的大钟钟口下方,仍然沿袭过去做法,在大钟钟口下挖有一口井,井口四个角有出水口(见附图)。

“雁塔晨钟”什么时候敲?敲几下?我过去不了解,经过学习,有了一点眉目。

在生活中所谓的“晨钟暮鼓”,通常都会根据词组顺序理解为,早晨敲钟,傍晚击鼓。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我在学习中发现,所谓“晨钟暮鼓”,不是早晨敲钟,傍晚击鼓,而是早晨先敲钟,然后再击鼓;傍晚,先击鼓,然后再敲钟。即早晨敲钟也击鼓;晚上击鼓也敲钟。钟敲几下?鼔击几下?根据规定,都是108下。为什么是108下?有三种说法:一是以应一年12个月、24个节气、72候之数。三者相加,合为108下,象征一念轮回,天长地久;二是寓意驱除108种烦恼;三是108912倍。9是数目中最大的数,有吉祥之意,一年12月,12 x9=108,象征月月吉祥。一般游人,到寺庙敲钟三下,寓意福禄寿(福喜临门,高官厚禄、益寿延年)。

敲钟、击鼓的节奏也有讲究。例如敲钟:先紧敲18下,然后慢敲18下,再不紧不慢18下,共54下;按这个节奏,再敲一遍。两次相加,正好108下。

早晨敲钟,提醒众生,一天的生活,即将开始;傍晚击鼓,则提醒众生,一天的劳作,画上句号。在佛教界,晨钟暮鼓,还是一种修行生活方式,表达心灵的平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晨钟暮鼓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体现了中国人对生命和人生的看法,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荒度青春年华。有学者说,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已被现代生活方式逐渐淡化了,但晨钟暮鼓的象征意义,仍然深入人心,珍惜时间,好好生活。

小雁塔有一口不寻常的大钟

小雁塔有一口不寻常的大钟

小雁塔有一口不寻常的大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