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是把心态放好一点为好!

(2023-06-25 06:18:42)


 

昨天(624日)上午,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题目叫《该如何度过70岁以后的衰老岁月》的文章。光看题目,就觉得有点太压抑,跟我、跟我身边一些人的心态相差甚远!70岁以后的岁月真的是“衰老岁月”?回答是否定的。

有一个顺口溜:“60岁还算小,70岁不算老,80岁老人满街跑,90岁老人随便找。”这个顺口溜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看看10天前(615日)国家卫生委公布的“2023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93岁”这个数字,就会知道,70岁的人还不算老!就以我们西安体育学院的情况为例,目前,在近500位离退休人员中,90岁以上的有近30位;80-89岁的近100位;剩下的300多位,60-69岁、70-79岁的,大概各占一半(因为端午小长假,没办法到离退休办公室核实实际人数)。在我们学校,60 70岁的退休教职工,仍然出现在各个体育场馆,或周边公园,走步健身,或练速度、或练力量、或练耐力,我没有听说过他们议论“该如何度过70以后的衰老岁月”这样的话题。我,退休后,被学校返聘,继续给学生上课,一直到75岁;我,退休后一直到75岁,仍然同外语教研室的马君、生化教研室的蒋君,一起在操场走步、一起在田径场旁边或到体操馆里,在单杠、双杆上练力量(见附图)。我们仨,在那个年龄段,我们每天看到的是生龙活虎的年轻学生和宝刀不老的中老年教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耳濡目染”,让我们没有时间去想如何度过衰老岁月的问题;我们心里想的是怎样把肌肉、把力量练好。现在回起来,不是我们仨的思想有多先进,而是受到周围环境影响的结果。

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内在因素,而且更重要的还要受到外在因素的制约。在我们古代,如果不是孟母三迁,孟子恐怕成了墓葬的管理者或者成了杀猪的能手,而不是儒家的“亚圣”。西晋武帝司马炎时期担任“太子傅”(太子的老师)的傅玄,经常会给太子讲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傅玄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即靠近朱砂,就会被染成红色;靠近黑漆,就会被染成黑色,告诫太子接近好人,你就可能变成好人;你若接近坏人,你就可能变成坏人。傅玄给太子讲的这些道理,被晋武帝司马炎知道了,觉得讲得很好,专门让人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连同“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写在屏风上,取名为“太子傅箴”,让太子天天能看到老师对他的“箴言”(劝勉的话)。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刘向也深有体会。他在《说苑》(卷17)里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意思是说,与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花香的屋子,时间一长,受到花香熏陶,也就闻不到花香了;与素质低下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长,自己也变臭了,也就闻不到鲍鱼臭味了。刘向用生活中鲜浅的例子,阐明了一个大道理,即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

我有幸生活在讲运动、讲健身的大环境里,脑子里想的,多半是有关运动健身的事;如果生活在不爱运动、不讲健身的大环境里,脑子里想的,自然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博文题目《该如何度过70岁以后的衰老岁月》。环境决定心态;心态影响行动。我,还有我的朋友马君(见附图)都是从70岁、80岁过来的人,都是在体育学院大环境下慢慢变老的。我们一个共同特点是,到现在还没顾得考虑身后事,只想健健康康过好每一天!

还是把心态放好一点为好!

还是把心态放好一点为好!

还是把心态放好一点为好!


      还是把心态放好一点为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