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端午节快乐还是祝端午节安康?

昨天(端午节),在与女儿聊天中,她突然问道:“端午节是祝你快乐,还是祝你安康?”这个问题问得好,是近年来每年端午节会碰到的问题。
祝你快乐或是祝你健康,是属于应用文中的“祝颂语”,是在与亲人、朋友之间交流时,送给对方表示关爱和祝福的文字或语言。在平日里的文字往来中,人们会根据季节或对方身份,用春安、夏安、秋安、冬安、近安、大安、教安、撰安、钧安、慈安等美好词汇祝福对方。如果碰上对方生日或婚嫁等喜事,祝颂语会有所不同;如果遇上重大节日,祝颂语也会有所不同。就以我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为例,会根据节日主题,选择不同的祝颂语。春节的主题是“祈福”;清明节的主题是“悼亡”;端午节的主题是“消灾”;中秋节的主题是“团圆”。主题不同,祝颂语也就随之不同。现在暂不谈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的祝颂语,仅仅谈一谈端午节的祝颂语。
在学术界,都认为端午节的起源最为复杂:有的说起源于商周时期古越民族的图腾祭祀;有的说起源于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有的说是为纪念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有的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末期楚国大夫屈原;也有的说是为了纪念东汉时期孝女曹娥。因而,端午节的名称也特别多(我在昨天的博文《端五节还是端午节》介绍过)。这就导致了对端午节祝颂语的不同理解;尤其在2015年端午节前夕,微信朋友圈出现了一条信息说:“端午节互祝快乐,错了!最多互祝端午节安康。因为端午节是祭祀的日子。”据说,从那以后,端午节互祝安康成了主流;如果谁写了“祝你节日快乐”,可能会被认为你知识浅薄。熟悉的人,会当面告诉你写得不对;如果碰到不熟悉的人,当面不说,可能会在背后嘀咕。
端午节祝颂语应该怎样写?《人民日报》在昨天发表的《品味端午的文化内涵》的开头是这样写的:“鼓声阵阵,挥浆激浪,龙舟队同江竞渡,引来岸边观众喝彩连连。端午节到来之际,许多地方举行赛龙舟活动,人们在挥浆争先的热闹氛围中,感受端午的文化魅力。”文章暗示:端午节是快乐的。翻开宋诗,苏轼在《皇太后阁六首》写道:“万岁菖蒲酒,千金琥珀杯。年年行乐处,新月挂池台”;欧阳修在《端午帖子词皇帝合》中写道:“楚俗传筒黍,工人喜竟船”’;汪应辰也在《端午帖子词皇帝合》中写道:“喜逢重五节,共祝万年春”……我就举这些例子,可以看到,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宋朝,端午节都是给人带来快乐。不能在祝颂语中祝对方“端午快乐”是没有根据的。
在传统文化中,五月被认为是“毒月”;五日被认为是“毒日”。因而五月五日端午节,要在门上挂菖蒲,要喝雄黄酒、菖蒲酒,要用佩兰、艾草煮水沐浴,等等,旨在辟邪消灾。因此,用“祝你安康”作为端午节的祝颂语,没有错,也符合大众心理。但也要看到,无论是包粽子、吃粽子,或者喝雄黄酒、菖蒲酒,或者参加龙舟竞渡或者观看龙舟竞渡,人们的心情都是愉快欢乐的。因此,用“祝你快乐”作为端午节的祝颂语,也没有错。
我们在过端午节的时候,不要拘泥于辟邪消灾,要敞开心怀,尽情快乐。民谣说:“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人民日报》在《今日端午》的一篇文章说得好:“愿你收获仲夏时节的美妙与安康,尽享假日的悠闲与快乐”!
最后,祝亲友们端午节安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