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散场!

“青春不散场”,通俗地讲,就是青春永远不会结束,永远不会打烊。它是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七七级三班同学的生活信念。
5年前,2018年4月15日,七七级三班,在黄雁村校本部举行聚会,纪念“入校40周年”(1978年2月—2018年2月)。到会的每个同学,都穿上印有“青春不散场”五个大字的绿色短袖T恤,神采奕奕,风韵不减。我和黄老师、苏老师,作为任课老师代表,也应邀参加了他们的聚会。在会上,老班长高卫代表三班同学,给我们三位老师,分别赠送一件同样印有“青春不散场”的绿色短袖T恤,并合影留念(见附图)。
体院七七级学生,是大学恢复招生考试以后首批进入体育学院的。七七级三班共有31位同学,除了个别应届高中毕业生外,大多有过或插队、或务工、或从教、或从军的阅历,因而他们在读期间,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特别看重朝夕相处的同学情谊。他们在读期间,相处融洽,1982年2月毕业后,仍然没有中断联系,在班长高卫以及其他热心同学的协助下,每年一小聚,10年一大聚。高卫给我发来了他们班毕业10周年(1092)、20周年(2002)、30周年(2012)、入校40周年(2018)、毕业40周年(2022)的聚会照片。除了去年毕业40周年聚会,因疫情原因来的人比较少以外,其他4次,都超过了20人。占了毕业人数的70%。这个数字不算少。我在西安体院生活了整整65年了,眼看数以百千计的毕业生,先后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但能像七七级三班那样,年年有小“聚”,10年有大“聚”,同学之间还能有联系,有走动的,我敢断言:没有!这与老班长高卫的积极组织、热心同学的大力协助,以及全体三班同学对4年同窗友情的极度珍惜分不开!
我读过七七级三班的“秀才”王金喜于2018年“入校40周年聚会”时写的“七七级班歌”。“班歌”有三个排比段,记录了31位同学的专业特长、个性特征,通俗押韵,朗朗上口。“班歌”开头写道:“773班体院最强,条条好汉个个俊良。”我不敢说,七七级三班是“体院最强”的班,但绝对是一个很优秀的班。据我所知,七七级三班有7位在母校、有8位在其他高校任教,合计15位(有7人被评为教授),将近占到全班同学的50%;其他16位,有的去了德国工作、有的在山东大学、厦门党校、广东佛山南海体校、湖北十堰文体局任职、任教,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学,分别是各地重点中学体育教研室(组)的负责人,高级教师职称。
“班歌”第一个排比段第一个介绍的是高卫:“高卫班长核心力量。”在校期间,高卫曾经让三班有过辉煌;毕业后,又发挥了他的组织才能,把分散各地的学友,毕业40年了,仍然有效地“捏”到一起,经常联系,互通信息。这是体院唯一的特殊现象。高卫在中国地掷球领域,也工作出色。他曾出任过中国地掷球教练,在国际重大比赛中,获奖无数,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几年前,又以一己之力,筹建了一个有100多平方米的“中国地掷球博物馆”,展出23类1000多件展品。2019年6月3日,我和学校马老师一起,应邀参观了这个博物馆,从中让我看到了中国地掷球发展的风雨历程,以及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奋发精神!限于篇幅,就不再一一介绍“七七级班歌”了。
七七级三班同学,毕业40年了,但他们还心存“青春不散场”。这种思维很难得。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只要心不老,青春就常在!青春,能照亮年轻的光华,同样,能照亮头发斑白的老者。青春在心,无关年龄!祝七七级三班永远“青春不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