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音xi,第一声,小路的意思)”,是一句被司马迁运用过的谚语,说明这句谚语,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流行了。谚语里的“桃李”,与“桃李满天下”里的“桃李”的意思不同,不是指学生或培育的人才,而是指桃树和李树。这句谚语的意思是: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为开的花很美,结的果好吃,所以会招引来很多人来看鲜花,来品尝鲜果。人来得多了,便在树下踩出一条小路。人们常用这个谚语,比喻那些品德高尚、为人诚信的人,用不着自吹自擂,就会得到人们的爱戴。司马迁就用这个谚语 ,来肯定西汉大将军李广的一生。
李广,西汉时期的名将,今甘肃地区人,出生时间不详。据史书记载,李广在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就从军抗击匈奴,因功升为中郎;汉景帝时,任七郡太守;汉武帝时,任骁骑将军,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匈奴畏服,称李广为“飞将军”。在担任北平郡太守期间,匈奴数年不敢来犯。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专门为李广立传,题目叫《李将军列传》。在介绍完李广的生平事迹后,司马迁以“太史公曰”的文体,对李广作出评价。司马迁写道:“余睹李将军,悛悛(音quan 第一声,忠厚谦恭的意思)如鄙人(指知识浅陋的人),口不能言道辞(道辞,即好听的话)。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自称太史公的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是:我们看到的李广,老实忠厚,像个乡下人,不善于对人讲好听的话。可在他死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还是不认识他,都为他的死尽情哀痛。李广他那种待人处事的品格,确实得到了将士们的信赖呀。谚语说:桃李不会说话,树下却被人走出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道理可大呀!
从西汉到现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谚语,一直被运用,足以说明这句成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