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斯彤
斯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4,954
  • 关注人气: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议“桃李满天下”

(2023-04-10 06:07:30)


 

几天前,我们学校本科七七级、七九级几位都已经退休的毕业生来我寓所叙旧,并且在“麻婆鱼庄”小酌。事后,陶君把拍下的一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播发了;我也把其中的一张合照,转发给了我的外孙女。没有想到,外孙女在照片底下写道:“爷爷桃李满天下!”外孙女能写下这句话,她肯定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但我推测,她不一定知道为什么把“学生”称作“桃李”,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桃李满天下”这句话。现在我就借这个平台,给我的外孙女讲一讲,捎带也与其他亲友交流交流。

“桃李满天下”这句话,据学者考证,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奉和”,就是用诗与别人相应和(念第四声);“令公”,指中书令裴度;“绿野堂”,裴度住宅的名字。诗中写道:“绿野堂外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再种花?”诗的意思是,绿野堂建成之后,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指着宅子,都说这是裴令公的家啊。裴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哪里还用得着在房前屋后再种花呢!

“桃李满天下”这句话,是白居易最先说的,这已经成了定论;但把学生称作“桃李”,却不是白居易的发明创造。普遍认为是战国时期的简子说的。据汉代人韩婴撰写的《韩诗外传》介绍:战国时期魏文侯当政后,曾经为魏国做过贡献的子质受到排挤。在子质遭遇困难的时候,他曾经的学生,没有一个站出来为他抱不平,子质只能被迫出逃。在出逃时,遇到一位名叫简子的学问家,子质向他倾诉了心中的愤懑。简子劝慰他说:“春天种下桃李,夏天可以在树下乘凉,秋天可以吃它的果实;如果春天种下蒺藜,夏天不能乘凉,秋天得到的不是果实而是刺!这样看起来,选好树种非常重要。首先要选好树种,然后再去栽培。”子质顿开茅塞,便根据简子的指点,从人品方面挑选学生,重新开馆讲学。子质不收学费,只要求学生在桃李树下行拜师礼。在子质的培育下,个个成才。为了感恩老师,这些学生都在自己家的庭院里栽种桃树、李树。子质的学生遍布各地,桃树李树也就遍布各地,到处可见。后人把培育人才叫“树人”;把培育出来人才叫“桃李”。白居易有灵感,写出了“桃李满天下”的千古名句,用以形容老师培育出了很多有用人才。

小议“桃李满天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