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家扶得醉人归

(2023-02-08 06:37:03)


 

前些日子,我参观了“安仁坊遗址展示馆”。在二楼展室,我看到了唐人喝酒的“场景”:酒具多样,制作讲究(见附图),很震撼。

唐朝人爱喝酒,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唐朝人爱喝酒,且能找到无数个喝酒理由。例如:过节、祭祀、中举、升迁、离别、重逢、结婚、生子……所以,有学者说,唐朝是唯一将酒当成基因融进时代内核的朝代。没有酒,大唐该多寂寞!

唐朝人爱喝茶,并且有陆羽的《茶经》问世;但与唐朝人的喝酒风气相比,喝酒风气远比喝茶风气厉害得多。唐朝文学,是以诗歌著称于世,其中有不少涉及到酒的诗作。有人统计:《全唐诗》收录有关酒的诗作约有7000 首,其中,光李白写的就有170首;杜甫更多,约有300首。通过唐诗,我们就能领略唐朝人是何等嗜酒!

李白写过一首《赠内(即夫人)》诗:“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意思是说,一年360天,我天天醉得像烂泥一般。你虽然是李白的妻子,但同东汉周太常(周泽担任的职务。周泽是一个不顾家的男人)的妻子有什么区别?在诗里,李白对妻子有愧疚之心,但从一个侧面知道李白真的是一位嗜酒如命的酒仙!

杜甫写了一首《饮中八仙歌》,简单扼要地介绍了唐代京城里皇亲、高官、诗人、书法家、布衣等阶层中的所谓“酒仙”的众生相。“饮中八仙”包括了状元郎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丞相李适之,齐国公崔宗之,吏部侍郎苏晋,大诗人李白,书法家张旭,布衣焦遂。“八仙”中的贺知章,写过《咏柳》、《回乡偶书》,大家都比较熟悉,曾醉酒骑毛驴,掉进井底。汝阳王李琎,要喝完三斗酒才上朝……对大诗人李白,杜甫是这样描写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能喝“斗酒”,相当于现在的2000毫升(4市斤)。唐人喝的酒,大多是米酒,度数不高,如同西安市销售的“稠酒”。

唐朝喝酒风气,不局限于城市,乡间也一样。我读过唐朝诗人王驾写的《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坿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所谓“社日”,就是农村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的日子。每年立春之后第5个戊日为春社;立秋之后第5个戊日为秋社。今年的“春社”,算下来,是321日(阴历二月三十日),“立春”后第5个戊日,即戊寅日。这一天,据说是土地神诞生日。每逢社日,村民们要祭祀土地神;祭祀完毕后,全村人士聚集歌舞和饮酒。王驾在诗里写了鹅湖山下(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这个村子庄稼长势好,猪满圈,鸡成群,家家户户半掩着房门都参加聚会。当桑树的影子斜了,太阳快落山了,各家各户都扶着喝醉的家人回家。从一个侧面,看到了乡村也有喝酒风气。

据史书记载,唐代专门设有“良酝署”,负责酿造酒品,供宫廷享用。唐太宗时的魏征也能酿酒,曾得到唐太宗赞许。太宗说,魏征酿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唐太宗、唐玄宗都喜欢喝酒。“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上爱喝酒,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文臣武将,乃至平民百姓,也都跟着喝酒。宫廷酿酒,民营企业酿酒,老百姓也酿酒。有酒,就有人喝;要喝,就有人酿。唐代喝酒风气,随而兴起,且历久不衰。

家家扶得醉人归

家家扶得醉人归

家家扶得醉人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