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春节还热闹的元宵节

(2023-02-05 07:41:04)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起源于什么时候?有的说起源于汉文帝刘恒(刘邦的第二个儿子)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日勘平吕乱,迎来太平盛世,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有的说,起源于汉武帝刘彻正月上辛夜(即正月十五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有的说起源于东汉顺帝年间(126--144),张道陵创建道教,把正月十五日定为上元节,燃灯祭祀“太乙神”。从汉文帝正月十五夜张灯结彩的庆祝活动,到汉武帝正月十五夜祭祀“太一”的敬神活动,再到张道陵正月十五上元节的燃灯活动,逐步形成了正月十五晚上的活动模式。

我从史书上发现,从隋炀帝开始,特别到了唐朝,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比大年三十的除夕还热闹。大年三十重在家庭团圆,全家人围坐一起吃年夜饭,而正月十五元宵节,重在社会欢乐,走出家门,观灯嬉戏。我没有听说过古代过大年给官府放假的事,但却看到过正月十五给官府放假的文字记载:唐朝放假3天,宋朝是5天,明朝是10天。唐宋时候元宵节有多热闹,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了解活动的一些概貌。有学者统计,记录元宵节盛况的唐诗宋词,不少于230首。其中最有名的,首推曾做过武则天时期宰相的苏味道写的《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诗的大意是,节日灯火像火树银花一样灿烂。挂有彩灯的桥(星桥),今夜不上锁,可以畅通无阻。人们骑着马,尘土飞扬。天上的明月也跟着人流而来。歌女们打扮得像桃李一样美丽。到处都奏起“梅花落”的乐曲。金吾官今晚不禁夜。漏壶啊,你慢点滴吧,让我们在这良宵佳节多玩一会儿吧。

诗中的“火树银花”,指的是在长安皇城西侧安福门前广场竖立的灯轮的景象。据《事物原始》记载,“先天二年(公历713年)正月望日(十五)夜,于安福门外作灯轮,高20丈(1丈约合现在的2.96米),衣以锦绣,燃灯五万盏,竖之如花树……长安少妇千余人于灯下踏歌”。“踏歌”,即边唱边跳的一种娱乐形式,类似今天的广场舞。灯轮高约60米,悬挂50000盏灯,灯轮下上千少女,花枝招展,翩翩起舞。这样的大场面,就是在今天,也已经很少看到了。

唐代元宵节,除了给政府机关放假3天外,还专门下文给“金吾”也放假。这就是苏味道诗中写的“金吾不禁夜”。“金吾”是专管治安的军士。唐朝实行“宵禁”:傍晚闻鼓声由金吾关闭坊门,民众不得外出;天明,闻鼓声由金吾打开坊门,民众才可走出坊门办事。元宵节前后3天(14-16),朝廷规定金吾放假。这就意味着14-163天,不再关闭坊门 ,民众也就可以随便出入。这就使得元宵节前后3天,有着“倾城而出”、“万人空巷”的场景。皇宫里,在元宵节假期,也让常年不出宫的宫女到大街看灯。据说有不少宫女趁机逃之夭夭,回到民间。

到了宋代,元宵节发展成了男女交友的美好时刻,因此有人建议把元宵节定为“情人节。欧阳修写了三首有关男女间谈情说爱的《生查子.元夕》。其中一首写道:“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树梢头,人约黄昏后……”其中“月上树梢头,人约黄昏后”,写得最为传神,脍炙人口。辛弃疾写的《青玉案. 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直被青年男女背诵。

元宵节比过大年更热闹,比吃团圆饭更富有诗意!

比春节还热闹的元宵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