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忘健身

去年,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收到了一张女儿给我发来的运动健身照片:在郊外公路上“轮滑”。照片显示,她身穿一套运动装,腰间缠了一件外套,戴帽子,戴口罩,还摆了一个“姿势”,显得英姿飒爽,神采奕奕。看到后,很惊喜!惊的是,我从来没听说过、更没有见到过她练“轮滑”,怎么一下子就能在公路上“狂奔”?喜的是,她在防控疫情期间,还能坚持健身,戴着口罩,跑到郊外活动!
女儿从小喜爱运动,且多少有点运动天赋,动作协调,反应灵敏。在求学期间,曾获得过学校运动会上田赛和竞赛项目的奖项;她也坚持了一段时间的“呼啦圈”活动,腰肌、腹肌都得到了锻炼。近几年,因为工作忙,据我所知,只在工余时间,在附近操场走步,不再有时间进行一些别的运动项目了。我不知道她怎么爱上了“轮滑”,而且平衡能力、控制能力都还不错。我没有听她说过练“轮滑”的事,莫非又是“无师自通”?
健身,贵在坚持。在防控疫情期间,要想运动健身不间断,在观念上要有所改变,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只要能活动身体就行。我在“足不出户”的管控期间,就在家里活动,地板、沙发就是运动场,茶几、桌椅就是运动器械,照样练柔韧、练力量;有时候,也跑到楼顶走走步,做做操。因为不追求必须在操场才能锻炼这个老观念,这就让我在防控疫情“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没有中断过运动健身。
在防疫期间,女儿到郊外“轮滑”,说明她在特殊时期,也有着一定应变能力,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我还希望她除了到郊外活动外,在办公室,在寓所,也要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不管通过什么方式,活动活动筋骨。我国的老体育家、原清华大学教授马约翰,曾在五十年代来西安。他在一次报告中讲过一句很精辟的话,到今天我还记得清清楚楚。马老师说:“动物动物,就要动;能动,身体就获益”!说得很直白,但很管用。几十年来,马老师这句话,一直引导着我在健身路上不停步。环顾四周,我深切感到:运动不是万能,但不运动却万万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