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邪翁和延寿客
(2022-10-08 15:21:21)
今天,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也是老年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八大节日之一(其余七个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冬至节)。在古代,九月九与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被称为“重数日”,都有不同的活动内容。三月三,又称为上巳节,临水祓禊(音fu xi 都是第四声,沐浴的意思),消灾祈福;五月五,又称端午节,纪念屈原抱石投江,吃粽子、赛龙舟;七月七,也叫七夕节,祈福许愿,乞求巧艺;九月九,也叫重阳节,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登高辟邪。今天是重阳节,就谈谈茱萸和菊花吧。
茱萸,属香云科植物,落叶小乔木,秋天结果,色紫红,气味辛香,具有温中、行气、止痛药效。在魏晋时期,据周处编写的《风土记》介绍:“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避除恶气”。到了隋唐时期,头插茱萸,蔚然成风。因其有辟邪作用,所以把茱萸尊称为“辟邪翁”。王维是唐朝人,所以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杜甫在《九日寓兰田崔氏庄》里,也写下了“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也不例外,在九月九日会与茱萸相伴。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从宋元开始,由于观念改变,人们不再看重辟邪,而更多的希望长寿。所以辟邪为主的茱萸,逐渐被能让人健康长寿的菊花所取代。
菊花,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菊花具有清寒傲霜的品质,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所以自古以来,有在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国最早的药学著作就说:“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所以把菊花尊称为“延寿客”。
中国人饮菊花酒,开始于汉代。晋朝人周处写的《风土记》说:“汉俗,九日饮菊花酒,以祓除不祥”。后来,因为南朝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里记录了一则神话故事 ,饮菊花酒逐渐成为一种常态。故事是这样写的:有一天,神仙家费长房对跟随他学习的桓景说:“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九月九日那一天,桓景按费长房的意见,臂系茱萸,全家登山饮菊花酒。天黑回到家里,只见鸡、狗、牛、羊都暴死了。这个消息传出以后,后人都在九月九日这一天,登山、插茱萸、饮菊花酒,避邪消灾求吉祥。
去除道教神仙方士的怪论,在魏晋时期,九月九日不是灾祸临头的日子,而是一个聚会宴饮、户外娱乐的好日子。我看到过魏文帝曹丕写给当时著名书法家钟繇的一封信。信中说:“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宴享高会”。意思是说,九月九日,民间都认为是良辰佳日,摆宴会友,共祝健康长寿。曹丕还“谨奉一束(菊花),以助彭祖之术”。给钟繇送上菊花,祝钟繇像彭祖一样长寿!
而今的重阳节,不再谈论“辟邪翁”、“延寿客”的故事了,从2013年起,成了中国的法定节日“老年节”。九月九日,谐音“久久”,长久长寿。把九月九日定为“老年节”,体现了咱们国家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