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为啥“伐桂”?

过中秋节,谈了“嫦娥奔月”,还得说说“吴刚伐桂”。
“吴刚伐桂”同“嫦娥奔月”一样,也是与中秋节有关联的神话故事。这个神话故事,最早见于唐代人段成式编写的《酉阳杂俎(音zu,第三声). 天咫(音zhi,第三声)》:“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音zhuo,第二声)之,树创遂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音zhe,第二声)令伐桂”。这段话的意思是,曾有人说过,月亮上面有桂花树,有蟾蜍。古书说,月亮上种植的桂树,高达五百丈。树下有一个人,成天在那里砍树。每砍一斧,斧子的创口就愈合,永远砍不倒。砍树的这个人姓吴名刚,西河人(今山西汾阳一带)。吴刚因在学习仙道的时候,有违道规,被发配到月亮砍伐桂树,以示惩罚。
也有这样的传说,“吴刚伐桂”不是因为“学仙有过”,而是有命案,杀死了炎帝的孙子伯陵!为什么要杀伯陵?据《山海经. 海内经》说,是因为在吴刚外出期间,“炎帝之孙伯陵同(通奸)吴权(有学者说,吴权就是吴刚)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鼔、延、殳(音shu,第一声)”。吴刚从外地回到家,听到妻子与伯陵通奸,并生下了3个儿子后,便怒杀伯陵!炎帝知道后,便把吴刚送往月宫,让他砍伐“不死之树”,以示惩罚。所谓“不死之树”,就是“树创遂合”,砍下一斧,砍下的创口就愈合了,永远砍不倒,砍不死。吴刚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3个儿子分别变成蟾蜍、玉兔和蛇,然后飞上天宫,陪伴吴刚。
我在网上还看到“吴刚伐桂”的另一个原因。说的是吴刚跟随一位高人学武。几年下来,吴刚进步很快,学习到了不少技艺,因而霸气凌人,有时连对自己师父都显得不敬。师父心想,若让吴刚流向社会,会惹是生非,因此禀报天帝,让吴刚在月亮上砍伐“不死”的桂树。
三种传说,三种原因,但最终都让吴刚到月球去砍“不死之树”。国内一些学者喜欢把吴刚与古希腊的西西弗斯相提并论。西西弗斯是古希腊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因为阴险狡诈,受到惩罚,即要把一块巨石堆上山,每到山顶,巨石却会滚下来。如此坠而复堆,堆而复坠,永无止息;与吴刚砍“不死之树”一样,随砍随合,永远砍不倒。西西弗斯被惩罚,是因为阴险狡诈;吴刚被惩罚则是因为“学仙有过”,或者是因为“怒杀伯陵”,或者是因为“丧失武德”。两个不同的神话故事,发生的地域不同,时间不同,但都宣传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干了坏事,都要受到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