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尊师重教的“释菜礼”

(2022-09-08 06:21:00)


再过两天,就是教师节了,我想起了古代尊师重教的“释菜礼”。

什么是“释菜礼”?“释菜礼”的“释”,呈献、敬献的意思。《周礼.春宫.乐师》说:“入学者,舍(读shi,第四声)菜”。汉朝人郑玄作注:舍与释通用,“舍菜”即“释菜”。凡拜师求学者,要向老师敬献蔬菜。东汉人应劭在他撰写的《风俗通义》中,讲述了颜回给孔子“释菜”的故事。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曾被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粒,藜羹不糁。”意思是说,7天没有吃进一粒粮食,只靠喝些菜汤度日。就是在这样艰困的日子里,孔子“犹弦琴于室”,仍然在房子里拨弄琴弦,乐观面对。而弟子子路、子贡却在嘀咕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只有颜回内心坚定,每天“释菜于户外”,即在野外采摘野菜,放在孔子住处门外,行礼致敬。由此,“释菜”被当成是尊敬师长的一个代名词。

“释菜”作为一种礼仪,既是入学时给老师敬献的礼物,也是入学时给先师祭拜的贡物。“释菜礼”最常用的礼品或祭品,据史书记载,包括了水芹、蔓菁、红枣、栗子4件。用水芹,寓意勤奋好学;用蔓菁,寓意学有所成;用红枣,寓意早立大志;用栗子,寓意谨敬敬畏。“释菜礼”只敬蔬菜水果,没有牲牢币帛。“明有忠信之行,虽薄物,皆为可用。”意思是说,有忠信就行,用不着厚礼。“释典礼”则用牲牢币帛。明朝规定:各级学校入学时,行“释菜礼”;春秋两祭,在孔庙,行“释典礼”,不但敬奉牲牢币帛,而且还要陈设音乐舞蹈,很隆重。这就是“释菜礼”和“释典礼”的区别。

古代行拜师礼,早期是“释菜”而已,后来发展为“束脩六礼”。所谓“束脩”,就是老师的酬金,或叫学费。“六礼”,包括1. 芹菜,寓意勤奋好学;2. 莲子,寓意苦心教育;3. 红豆,寓意红运高照;4. 大枣,寓意早早高中;5. 桂圆,寓意功德圆满;6. 干瘦肉条,是为表达弟子心意。

辛亥革命以后,“释菜礼”已不复存在。近些年,国内一些大中小学,又有举行“释菜礼”的报道(见附图)。提倡复兴古代礼仪仪式,希望继承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在新生入学之际,举行“释菜礼”,旨在引导学生尊敬师长,勤奋好学。

尊师重教的“释菜礼”

尊师重教的“释菜礼”

尊师重教的“释菜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