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

今年9月开学季,我有1位侄重孙、2位侄重外孙、2位侄重外孙女,将分别进入我老家福建的龙岩、上杭、武平的相关小学,就读一年级。因此,我对家乡小学教育多了几分关注。日前,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龙岩市下辖的漳平市(县级市)城北小学新学年开学典礼的报道,报道了该校为一年级新同学举行的别开生面的开学仪式(见附图)。从图片显示,这些第一次踏入小学门槛的小朋友,在家长陪伴下,大手牵小手,有序走进“启学门”;接着,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分别给小朋友“朱砂启智”,即用蘸有朱砂的笔,在额头上点上一个红“痣”。“痣”与“智”谐音,寓意开启智慧,眼明心亮;点完“朱砂”后,就进入“击鼓明志”环节。学校的意图是:一击,尊敬师长;二击,学史明理;三击,立志成才;最后,进入“启智门”,再到大操场参加“开学典礼”。这种别开生面、简短而又隆重的开学仪式,承载着城北小学全体老师对新同学的殷殷期望和深切关爱;并将使第一次进入学习阶段的孩子们铭记一生,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学有所成!
漳平城北小学举行的开学仪式,可以看成是古代“开笔礼”的简化版。
古代的“开笔礼”,据介绍,包括正衣冠、拜孔子、习礼仪、诵读经典、朱砂点智、击鼓明志、启蒙开笔等程序。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些小学的“开笔礼”,大体按照古礼程序进行、而且让孩子身穿汉服。“诵读经典”诵读的是《弟子规》;“启蒙开笔”写的是“人”字。有人解释,《弟子规》的“规”字,是“夫”+“见”(大丈夫+见识),诵读《弟子规》,寓意将来做一个有作为的大丈夫。“启蒙开笔”写“人”字,寓意学会做人,“一撇一捺写人字,一生一世学做人”。
“开笔礼”与“成人礼”、“成婚礼”、“丧葬礼”,合称为人生四大礼。据说在古代,“开笔礼”所有程序中。特别看重四个环节,即正衣冠、拜孔子、朱砂点智、击鼓明志。古人认为:“大抵为人,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这样才能显示一个人良好的精神风貌。“朱砂点智”,重在“点智”,只有开启智慧,才能眼明心亮,在学习中,一点就通。至于为什么要用朱砂,我没有找到答案。以我推测,可能因为朱砂是红色,这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颜色,象征喜庆红火;民间认为,朱砂具有“辟邪”功能,孩子点上朱砂,将远离邪恶,平安成长;中医认为,朱砂有清心安神功效,孩子点上朱砂,寓意神安心静,专心学习。“击鼓明志”,重在“明志”,让孩子志存高远,志在四方。有的学校对“击鼓明志”作了这样解释:一击鼓,尊敬师长;二击鼓,成人成才;三击鼓,报孝父母。也有的学校这样认为:一击鼓,积极乐观,奋力向上;二击鼓,善提意见,切莫骄傲;三击鼓,勤奋学习,珍惜时光。哪一种解释准确,这就有赖于各个学校自行理解了
从幼儿园走进小学课堂,是每个孩子一生中的大事。作为家长,作为学校,都寄托着对孩子勤奋读书、学有所成的期盼。因此,把一年级的开学典礼办得隆重,办得有仪式感,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