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养生一二三四五”(下)

谈完“养生一二三四五”之一的“一早”(即早起早睡)之后,现在就谈该谈其中之二的“二敲”。“敲”什么?敲打心包经和胆经。所谓心包经和胆经,是通常所说的12经脉的一部分。人体共有12条经脉,并与相应脏腑相络属,分别组成“手三阳经”(从手走头,包括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包括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胸,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12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文中提到的手厥阴心包经,归属于“手三阴经”;足少阳胆经,归属于“足三阳经”。
手厥阴心包经,起自“天池”穴,止于“中冲”穴,每侧9穴,共18穴(见附图)。现代医学没有“心包”这个词,是中医理论中特有的专用词。我们的古人认为,心脏外有一层膜保护心脏,而此膜就是心包。心包具有保护心脏,使心脏正常运转的功能;还能清除心脏周围外邪。经常敲打有关穴位,能有效疏通心包经经络,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肌梗塞。心包经主要穴位,都在手臂内侧中线,可用空心拳从上到下轻轻拍打。不一定要准确敲打穴位,本着“离穴不离经”的“古训”,找不准穴位不要紧,只要能沿着经络运行线路敲打就行。“劳宫”穴在手掌中心,两手相拍即可;“中冲”在中指尖,用大拇指和食指揉捏就行。
足少阳胆经起于“瞳子髎”穴,止于“足窍阴”穴,两侧共88穴。敲打胆经,主要敲打“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4个穴(见附图)。中医认为,敲打胆经,可疏通经络,改善营养吸收;能辅助治疗胆结石、脂肪肝,排除体内宿便及毒素,淡化斑点和皱纹;能促进肝胆排毒,增强免疫力;还能养颜、减肥。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直到现在,还不知道“经络”在哪里,看不见,摸不着,但就能诊病、治病!七十年代,在“停课闹革命”期间,我在阅读一些中医学知识的同时,也涉猎了一些针灸著作,学习了一些针刺、艾灸和按摩技能,并为朋友、乡亲、家人和我自己,治好了一些常见小病,让我切切实实感到经络学说既伟大而又如此神秘莫测!多年来,我会每天敲打心包经和胆经的有关穴位。我说不清收到了哪些具体效果,但肯定有助于我的健康。因此借这个机会,对“养生一二三四五”中的“二敲”多说了几句,希望能引起重视。
“养生一二三四五”之三的“三杯水”,对中老年人特别重要。医学界一直告戒中老年朋友睡前要喝水,起床后要喝水,预防血粘稠、预防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养生一二三四五”之四的“四句话”,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的,被认为是“健康四基石”。言简意赅,贯穿在每个人的一生。如果能遵照执行,保证能有一个好身体。
“养生一二三四五”之五的“五习惯”,看起来很好懂,很简单,但要养成为一个“习惯”,就不那么容易了。只要有一点健康意识,一定能慢慢养成,不论年纪多大。
与过去的“养生一二三四五”相比,这份“养生一二三四五”更具有操作性,光讲不行,需要落实在每天的生活里。(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