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育运动与长寿没有因果关系

(2022-08-25 06:30:34)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年龄划分的标准,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我今年91周岁,忝列长寿行列。不少人对我能活到现在,似乎都归功于我几十年来不间断地参加体育运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成为长寿老人吗?回答是否定的,实践证明,体育运动与长寿没有因果关系。体育运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是增强体质,而不是成为长寿老人。

1952610日,毛主席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题写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清晰地阐明了发展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人民体质;要增强人民体质,只有发展体育运动。早在五四运动前夕,青年毛泽东就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191741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为改变中华民族孱弱体质而大声疾呼,强调“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在解释什么是“体育”的时候,写道:“体育者人类自养其身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通篇文章,根本没有谈到从事体育活动能给人带来长寿,只说“体育”能“强筋骨”,能使身体“平均发达”。

但在生活中,却有不少人认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就会、而且应该会带来长寿。2001922日,中央电视台“健美5分钟”栏目的健美操教练马华,因患癌症不幸逝世,年仅42岁。结果,引来一股对体育运动功效的质疑,有人编成顺口溜:“都说舞蹈能长寿,跳舞的陶金,36岁走了;都说锻炼能长寿,天天在中央电视台教健美操的马华,42岁走了……”把跳舞、把练健美操与长寿挂钩,进而提升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显然不恰当。

2013513日北大哲学系教授楼宇烈,作客中央电视台“文明之旅”节目,就北大有一个“长寿系”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2013年,北大哲学系90岁以上健在的教授,占该系教师的1/480岁以上的教授占了一半。据楼宇烈说,他们基本不锻炼,但却有“长寿系”的美誉;社会上也因而出现了“不锻炼也照样长寿”的舆论。北大哲学系有着如此众多不锻炼的长寿教授,从一个侧面,否定了体育运动与长寿的因果关系。

2010年,四川某组织对1000名百岁老人进行了调查。他们长寿原因,不是因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或者吃了什么名贵营养品,而是因为他们的心态乐观和饮食健康。

我们学校90岁以上的离退休教职工,根据学校“离退工作处”办公室滑君提供的数字,截止今年8月,共有24位。其中学过体育专业,并一直从事体育专业教学、训练的老师,只有3位,其余21位,都是非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科”教师和职工。从这个数字也说明,体育运动与长寿没有因果关系。

体育运动与长寿没有因果关系,不等于体育运动一无是处了。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体质;体质增强了,肯定有利于健康,有利于延缓衰老。问题是不要把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就定格在为了长寿!有学者说,长寿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包括天灾人祸。日前(819日),北大哲学系71岁的教授胡军,据说是被绿豆糕卡在食管里,抢救无效,撒手西去了。像这样的“突发”事件,并不少见。从秦始皇、汉武帝一直到现在,我们国家(包括外国)科学家都还没有找到长寿密码。说体育运动就能保证长寿,还为时过早!但因该肯定 ,经常参加体运动,会增强体质,进而带来健康生活,延缓衰老。不能因为否定体育运动与长寿的因果关系而否定体育运动的健身功能。

体育运动与长寿没有因果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