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一色下的博物馆

2007年在西安朱雀路北段东侧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的西安博物院,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园林休闲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院。博物院由博物馆、荐福寺遗址、小雁塔三部分组成。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博物馆”,于2007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2010年3月13日起,改为对公众免费开放。
西安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博物馆,坐落在小雁塔园区的西南,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设计者、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创意设计。根据介绍,整体外观以天圆地方的理念制作,突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院内的小雁塔、荐福寺古建筑群,一古一今,交相辉映 ,相得益彰。
有了新建的博物院园区,我从2008年春天开始,就不再去陕西省体育场晨练,而改去西安博物院院内晨练了 。我去省体育场的距离,与去博物院院内的距离,大致相等;但在博物院院内晨练,风景好,空气好,心情自然也好。每天清早(星期二例外,闭园不对外),我会偕同几位练友,沿着园区走3大圈,每圈1500米左右,然后做些力量、柔韧练习。去年左膝关节置换手术后,为了减轻腿部负担,我减少了走步距离,增加了力量、柔韧练习。
从2008年到现在,我在博物院内晨练已有十几年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机会拍摄一张被认为具有古色古香的博物馆的照片。只是今年“立秋”那天(8月7日),天赐良机,我站在博物馆北侧的石拱桥上,隔着人工湖,用女儿买的华为手机拍到了一张博物馆照片(见附图)。
今年“立秋”那天,是西安地区入夏以来比较热的一天,最高气温41°C ,最低气温30°C。那天晨练,原本按照练友郑君建议,在我寓所马路对面的小雁塔南广场走走,殊不知南广场的树荫少,远远不如小雁塔园区凉快。于是,又走进了博物院内。天热,晨练的人特别少,我的几位练友,也都外出避暑去了。我独自一人,径往前方的树荫下走去。这是我十几年来晨练时从来不走的路綫。当走到石拱桥上,隔着人工湖往南看,只见博物馆北侧部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非常华丽、壮观;博物馆顶端部分,倒影在毫无涟漪的人工湖中,也清晰可见。水平如镜,水天一色。我顿时有着“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宋人韩驹诗句)的感觉。我不假思索地拿出手机,拍下了博物馆的倩影。照片没有相机拍的那样精致,但总算在我自己的相册里能看到相伴十几年的博物院主建筑了。就这一点,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