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桃.说桃(上)

昨天(7月25日),夫人又买回来一些桃,还是“离核”的(见附图1)。所谓“离核”,指的是在吃果肉时,核会顺利分离,核上不会残留果肉;与之相反,核与果肉不会顺利分离,核上还残留果肉的叫“粘核”。在西安,“粘核”的桃先上市,销售3周左右后,“离核”桃才陆续上市。“离核”的桃比“粘核”的桃甜,比较可口,价格也贵一些:“粘核”的,一般10元4斤;“离核”的,一般10元3斤。不管“粘核”或者“离核”的桃,都有公母之分,“公”的好吃,懂行的都会挑选“公”的。一位卖桃的小伙告诉我挑选“公”桃的3种方法:一看尾部有没有突出的“尖”。有“尖”的是“公”的,凹进去的是“母”的。二看表皮有没有毛。有毛的是“公”的,没有毛的,表皮比较光滑的是“母”的。三看颜色。红黄相间的是“公”的;果体颜色比较鲜亮透红的是“母”的。方法简单,不妨试试。6月份刚上市的水蜜桃,比较硬,比较酸,我不喜欢,倒喜欢早于水蜜桃上市的油桃。西安产的蟠桃,水分偏少,吃的人并不多。市面上还有黄桃销售。(图4.5.6分别是蟠桃、黄桃、油桃)
陕西是产桃大省,尤以西安、渭南、咸阳、宝鸡一带。从6月开始,关中特产“水蜜桃”,源源上市,有“无桃不夏天”之说。我生活在西安,整个夏天吃的水果都以桃为主。我吃桃,不仅仅因为它新鲜、美味,主要原因是看重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据报道,桃含有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胡萝卜素,以及有机酸、糖分和挥发油。按中医说法,桃性温,能补益气血、养阴生津、活血润肠,因而有止咳、活血、通便、缓解水肿、降血压等功效,特别适合于老年人。我每天午饭、饭晚饭后分别吃一个,不敢多吃,怕上火。
桃,原产于中国,经丝绸之路,传入波斯(今伊朗)、罗马,再传欧洲、美洲各国。15世纪后,先后传入印度、东亚、东南亚。中国最早的桃树出现在什么时候?神话“夸父逐日”是这样说的:“夸父与日逐走…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桃林”。最早的桃树,原来是由夸父的拄杖“变”来的。学者们推测,在史前社会,我们的先人已经见到了野生的桃树。《诗经》中一首《园有桃》 说:“园有桃,其实之肴”,则告诉我们春秋战国以前,人们已经在园子里栽种桃树了,并且已经有人用桃花来比喻女性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经过几百年的培植,桃的品种,据说已经有3千多种(我国有1千多种)。油桃、蟠桃、寿星桃、碧桃都属于桃的变种:前2种按果树栽培;后2种主要供观赏。
在西安街头,随着南方水果和从境外进口水果的增多,土生土长的桃,似乎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这也难怪。但我从一些资料里看到,在汉唐时期,桃是被称为“天下第一果”!我还从一些材料看到许多有关桃的传说。我可以这样说,任何水果,都没有像桃那样,包含有如此众多的传说!欲知有哪些传说,那就且看下一篇博文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