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年轻,岁月不老

前天(7月22日)上午,我收到了老朋友都君转发来的一个视频《年轻》,作者为塞缪尔. 厄尔曼,由刘声朗诵。
《年轻》(英语叫YOUTH,也被译成《青春》),是塞缪尔.厄尔曼写于1917年的散文、400多字。作者认为,所谓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不是粉面、丹唇,而是坚强意志,恢弘想象和炙热恋情;也是生命深处的一股清泉”。在作者看来,人,并不是随着岁月的积累而衰老,而是随着没有理想而老去。有希望,就有无限青春;一旦内心深处被悲哀、忧伤所笼罩,就会因不再有朝气而衰老。就如作者在文中所写的那样:“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去,方堕暮年”!作者还认为:“你我心中都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常驻,风华长存”!
这篇像诗一样的散文发表后,激励了不少国家、不同阶层的年青一代,许多人都把它当作座右铭。2000年前后,《年轻》传入中国,也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在报纸上阅读过《年轻》。阅读过后,也曾经激动过。从那时到现在,一晃十几年,前天,突然收到朋友发来的视频,让我有机会重温《年轻》。我从头到尾,认真聆听了一遍,仍然为之激动。十几年前,70来岁,以我现在的眼光看,似乎还在“风华正茂”时期,还有计划,还有抱负,还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自励:“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从那时起,我继续用自己的行动,展示生命的活力。展现的方法,就是每天坚持学习、写作、运动、健身,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我不会下棋、打牌,也没有“谝闲传”习惯。我不焦虑、哀伤,努力做到乐观、向上。从2010年起,我不定时地写些博文。写到2018年时,我的大外孙女帮我结集出版(上下册),取名为《留住回忆》(见附图);从2018年起,由不定时写,改为每天写一篇。写博文,从定题、构思、查找资料,到敲打成文,是一个学习和活动手、脑的过程,受益匪浅。微博题材广泛,大多属于所见、所闻、所感之类的东西,也写一些重大事件。例如,2021年7月23日—8月8日32届东京夏季奥运会期间,我连续写了15篇东京奥运会“花絮”;2021年12月24日—2022年1月24日,在西安“封城”期间,连续写了33篇“封城记事”;2022年2月5日—2月21日北京冬奥会期间,我连续写了17篇北京冬奥会“花絮”;2022年3月4日—3月13日北京冬残奥会,我连续写了6篇北京冬残奥会“花絮”;2021年9月15日—9月27日在西安举行的第14届全国运动会,也陆续写过博文。作为体育人,我有义务宣传体育;在宣传的同时,也让我更好地了解各项运动的竞赛规则,以及我国目前竞技水平。除了写博文以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离退休工作处组织的学习和文娱、体育活动,包括参加每年的“健身跑”、“红歌比赛”和话剧演出等(见附图)。我每天坚持户外运动,活动了身心,也结交了朋友。多年不间断地投身运动,我赢得了健康。身体没病,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国家不花钱,何乐而不为?
毕竟年龄大了,要承认老,但我不愿自暴自弃,不愿因年龄大而什么事都不敢做,宅在家里看电视。厄尔曼说得好:“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至灵魂;忧烦恐惧,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我不愿抛却“热忱”,我不想走向“颓废”!我相信:心若年轻,岁月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