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暑众生相

从6月14日开始,西安地区的气温,一直在35°C以上。前天26日),虽然有过短暂小雨,曾给全市人民带来了一丝凉意,但昨天上午,西安气象台又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未来3天,西安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仍将在35°C以上,局部地区将升至37°以上。天气越热,家家户户就越用空调;越用空调,就越发加剧热岛效应,升高城市气温。这就难怪从6月中旬以来,有条件的人家,都先后进山避暑去了。
今年高温天气,不光在西安、在陕西。据中央气象台播报,高温天气涉及到12个省市自治区。我有一位从咸阳到上海探亲未归的忘年交庆君,昨天给我发来一首七言绝句:“君问高温有多狂,我忧月色灼肤伤。大江南北无躲处,唯愿失足落荷塘。”叙述了他在上海也遭受热浪煎熬,热得无处可躲,宁愿失足掉进荷塘。
面对国内不少地区持续高温现状,我很想知道古代人在没有空调、没有电扇这些降温设备的情况下是怎样度夏消暑的。我翻读了一些唐诗发现,生活在大唐时代的古代人,也有他们简便易行的消暑绝招。
一是心要静,心静自然凉。白居易写有一首《苦热题恒寂师禅室》的诗:“人人避暑走如狂,唯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诗的意思是,人人都喊热,并都四处出走避暑的时候,恒寂禅师却端坐在禅房。难道禅房没有暑气?那是因为出家人心静就觉得凉快了。白居易自己也身体力行,并且有着深切体会。他在《消暑》一诗中写道:“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在白居易看来,消暑的最好方法,就是端坐在院子里,眼前没有多余的闲事干扰,窗前只有清风吹来,心若清静,自得清凉。此时身心得到自我保护,自然和别人不一样。
二是裸露身子进山林。这是李白喜欢的消暑方法。他在《夏日山中》写道:“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天热了,李白懒得摇扇消暑,而是光着身子,走进树林深处;把脱下的头巾,挂在石壁上,光着头,任凭树林里的凉风吹过头顶。
三是躺在石板上纳凉。这是卢纶的消暑绝招。他在《同崔峒补阙慈恩寺避暑》一诗中写道:“寺凉高树合,卧石绿荫中。”慈恩寺内有很多参天大树。卢纶和崔峒来到慈恩寺后,便躺在绿荫覆盖下的石板上避暑。躺在绿荫下,凉风习习,该不亚于身处空调房里吧。
四是到河边钓鱼。这是徐凝的消暑办法。徐凝在《避暑二首》诗中有“避暑临溪坐,何妨直钓鱼”的诗句。坐在河边,说不定还有树荫,环境凉快 ;持竿垂钓,怡然自得,犹如白居易静坐,心静自然凉。
古人避暑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就是唐朝时候的人,避暑方法,也远远不止这些。从上面提到的4位诗人的避暑绝招,只是告诉我们,不管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类都有一套适应生存的活法。当下,有的人进山避暑了,但更多的人,仍在高温环境下生产劳动,或保家卫国。我打从心里敬佩他们。在此,谨向坚持在生产第一线以及为维护社会秩序、国家安宁的人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