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帝陵何其多!

昨天(5月26日),我在“博文”里谈到了“昭陵”,并发了一张“昭陵”照片。我的一些亲友看到照片后 ,难免为之震惊!其实,在陕西渭北六县,还有17座与“昭陵”不相上下的皇帝陵。
唐王朝于618年建国,至907年灭亡,历时289年,历经21个皇帝,建有20座皇帝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于乾陵)。除了唐昭宗李晔(音ye,第四声)和唐哀帝李柷(音zhu,第四声)分别在河南的渑池和山东的菏泽修建“和陵”和“温陵”外,其余18座,都在渭河以北的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富平和蒲城六县。从东到西,绵延100多公里。其中,乾县有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陵寝“乾陵”,唐僖宗的“靖陵”;礼泉县有唐太宗的“昭陵”,唐肃宗的“建陵”;泾阳县有唐宣宗的“贞陵”,唐德宗的“崇陵”;三原县有唐高祖的“献陵”,唐敬宗的“庄陵”,唐武宗的“端陵”;富平县有唐中宗的“定陵”,唐懿宗的“简陵”,唐代宗的“元陵”,唐文宗的“章陵”,唐顺宗的“丰陵”;蒲城县有唐睿宗的“桥陵”,唐玄宗的“泰陵”,唐宪宗的“景陵”,唐穆宗的“光陵”。上述20座帝陵,规模有多大?宋朝的宋敏求在他的《长安志》中有记载:昭陵和贞陵,周长120里;乾陵周长80里;泰陵76里;献陵(唐高祖的陵寝)20里;其余13座,周长都是40里。这20座唐代陵寝,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了唐武宗的“端陵”和唐僖宗的“靖陵”外,都是依山为陵,气势雄伟,十分壮观。其中,唐太宗的“昭陵”和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前往参观的游人最多。
刘邦建立汉朝后,定都长安(即今西安)。从公元前202年建国,到公元8年西汉灭亡,历经11位皇帝,建有11座陵寝。除了汉文帝的“霸陵”在西安灞桥区江东村、汉宣帝的“杜陵”在西安少陵原上外,其余9座都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11位皇帝的陵寝,依次是:汉高祖的“长陵”、汉惠帝的“安陵”、汉文帝的“霸陵”、汉景帝的“阳陵”、汉武帝的“茂陵”、汉昭帝的“平陵”、汉宣帝的“杜陵”、汉元帝的“渭陵”、汉成帝的“延陵” 、汉哀帝的“义陵”、汉平帝的“康陵”。这11座陵寝,以汉武帝的“茂陵”规模最大。有人概括“茂陵”有“七最”:1. 修建时间最长(历时53年);2.规模最大;3.陪葬品最多;耗资最巨;城邑最繁华;陪葬墓最出色;茂陵本体最高大。所以,文史学家武伯伦说它是一座“违章超限建筑”。
古长安也是秦国的都城。秦始皇死后,葬于骊山北麓。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的陵寝。在秦始皇以前,一朝一代的头头,或称王,或称国君,或称君主;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不满足于称王,或称君,而要把自己叫做“皇帝”。因为是破天荒的第一位皇帝,所以称之为“始皇帝”。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7年),直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才建成,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光陵寝周边,就有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陪葬墓,其中就包括已经出土的“兵马俑”。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长安也是西周的都城。西周从周武王到周幽王,共有13位“王”。因年代久远,只知道在今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有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四位“王”的陵寝和周太公墓。其它情况不详。(黄帝陵不再介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