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渭水垂钓”二三事

(2022-03-27 04:59:00)


 

323日,我写了一篇《八水绕长安》的短文。意犹未尽,想继续写点“八水”中的趣事。今天,先写发生在渭河的“渭水垂钓”。

“渭水垂钓”,就是通常所说的“姜太公钓鱼”。姜太公在渭河哪一段、哪一处钓鱼?史学界认为在渭河支流的磻溪。磻溪在宝鸡陈仓区磻溪镇境内。根据《水经注. 渭水注》的说法,磻溪,又名璜河,源出南山,北流注入渭河。在磻溪流经的地方,有一泉眼,名叫“兹泉”。《吕氏春秋》说:“太公钓兹泉也水次平石钓处,即太公垂钓之所也”。“水次”,就是水边。水边的那块平石,就是姜太公钓鱼的具体地方,即太公钓鱼台(见附图)。在这块平石的侧面,刻有 “孕璜遗璞”4个大字,意指这是一块未曾雕琢的含有碧玉的石头(见附图)。太公钓鱼台已经成了一个旅游景点,参观的人不少。

“渭水垂钓”或“渭水垂纶”,说的都是姜子牙钓鱼的事。姜子牙是谁?为什么又叫他为太公望?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河南郡汲县人(今河南卫辉县),生于公元前约1155年,卒于公元前约1017年。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是两码事;每一个男人,都有“姓”和“氏”。“姓”是用来区别血缘关系的,代代相传。“姓”的产生,标志着群婚制向血缘关系婚姻制(同姓不通婚)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里程碑。“氏”是“姓”的分支。姜子牙代代都姓姜,他的上祖被封于“吕”,便以封地为“氏”。兄弟之间,因为职业不同、封地不同、官职不同,都不可能同一个“氏”。姜子牙被封于“齐”,他的后代便是姜姓、齐氏。“姓”是用来区分血缘;“氏”是用来区分身份。这种“姓”和“氏”分开的现象,到了秦汉,就逐渐合而为一了:“姓”就是“氏”;“氏”,就是“姓”。

据史书记载,吕尚年轻时,曾在朝歌(今河南汤阴)杀过牛,在孟津卖过酒,也曾以算卦占卜度日。后来听说西伯侯姬昌(即周文王)在西岐地方治国有方,人寿年丰,便西去寻找姬昌,隐居于渭河支流磻溪,希望用钓鱼方式,见到姬昌。

吕尚(姜太公)钓鱼,与众不同:钓钩是直的,不挂鱼饵,离水三尺,还自言自语:“负命者上钩来!”“负命”,就是不要命的意思。全句意思是“不要命的都来!”这就是后来形成的“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独特的钓鱼方式,引起了姬昌的注意。两人相遇后,周文王姬昌发现吕尚有经世之才,便邀请吕尚“出山”,拜吕尚为军师、丞相。在吕尚的辅助下,周文王很快就建立了霸业。周文王的父亲太公季历在位时,就盼望着能有吕尚这样一个大贤人。如今,遇到了太公盼望的大贤人吕尚,人们就把吕尚尊称为“太公望”(太公所盼望的人),简称“太公”或“姜太公”。周文王驾崩后,由周武王姬发即位。吕尚又辅助周武王挥师朝歌,一举推翻商纣统治,建立西周王朝。吕尚在灭商、建周中,功不可没,是周朝的开国元勋,被册封为齐侯。周武王驾崩后,又辅助周公旦,促成“成康之治”。吕尚逝世后,历代皇帝对其一生功绩,推崇备至,被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他曾经在渭水钓鱼的事,演绎成广为人知的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渭水垂钓”二三事

“渭水垂钓”二三事

“渭水垂钓”二三事

“渭水垂钓”二三事

“渭水垂钓”二三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