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斯彤
斯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4,954
  • 关注人气: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载与“横渠四句”

(2022-03-16 18:59:30)


 

一个星期前,朋友惠君给我发来了一个关于“大儒张载”的录音报告。报告时间不长,却又引起我对先贤的敬意。

张载是谁?陕西西府人知道他的人比较多;知识界从事文、史、哲学习和工作的人知道他的人也比较多;其他地方、其他行业的人知道他的相对比较少。

张载祖籍在今河南开封,1020年生于现在的西安(他父亲张迪在西安做官)。他的父亲期望儿子长大后能“厚德载物”,便取名为张载。后来,张迪由西安调往现在的重庆涪陵任职。1035年,张迪病故。15岁的张载与母亲、弟弟,一同扶柩回开封安葬。来到陕西眉县的横渠镇,没有了路费,只好就地把父亲安葬,并定居于横渠。这样一来,张载不但成了横渠人,而且横渠还成了他的别名,人称张载为“张横渠”。2020年,张载诞生1000周年,西安文理学院专门主办了“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暨关学高端论坛”。所谓“关学”,是指张载生活在陕西关中地区创立的学派,如同把生活在洛阳的程颐、程颢创立的学派称之为“洛学”、把生活在福建(简称闽)建阳的朱熹创立的学派称之为“闽学”一样。

张载(1020-1077)是北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与程颐、程颢、周敦颐、邵雍一起,被称为“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创立的“关学”,与二程的“洛学”、周敦颐的“濂学”、朱熹的“闽学”,合称为“北宋四大学派”。张载除了是“北宋五子”之一,“北宋四大学派”中的一派之外,而且还是与苏轼、苏辙、曾巩、程颢等名家的同榜进士,主考都是欧阳修。

从有关介绍张载的材料获悉,发现张载才华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范仲淹是张载的“伯乐”。1041年,21岁的青年张载有感于西夏经常侵扰宋朝西部边境,便向时任陕西军政长官的范仲淹上书《边议九条》。这《边议九条》,很好地展现了张载的军政才能。但范仲淹独具慧眼,认为张载可成大器,劝他不要关注兵戎之事,要他在儒学方面下功夫。范仲淹给张载赠送《中庸》一本,勉励他好好研读。张载听从范仲淹劝告,回家苦读。在阅读儒家著作的同时,也攻读佛、道书籍。经过十几年苦读,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学术体系。37岁考中进士后,没有迷恋仕途,做了几年京官和地方官后,就回到横渠家乡,继续读书、写作,也招收弟子,设馆讲学。

张载一生,非常勤奋读书,都一致认为是人们终生学习的典范。他书房里贴有“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的对联,如同座右铭一样,是他日常的行动指南。他晚睡早起;他“俯而读,仰而思”。通过学习,他悟到人生在世,要尊顺天意,要立天、立地、立人。他设馆讲学,要求学生必须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开太平”的抱负和追求。这四句话,被现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之为“横渠四句”。

“横渠四句”,有学者认为,它表达了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和使命,可谓是中国人精神上的绝句!2006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出访欧洲前夕,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曾引用“横渠四句”,以表达自己的心迹。据2020年第四期《学习月刊》介绍,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等场合,提及“横渠四句”,说它阐明了知识分子的使命和责任担当,为读书人指明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横渠四句”,言简意赅,值得我们研读、效法和践行!

张载与“横渠四句”

张载与“横渠四句”


张载与“横渠四句”

张载与“横渠四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