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昨天(3月14日)凌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写当天的“微博”。经过再三推敲、斟酌,“微博”的题目确定为《一次空前的超大胜利》。“微博”播发以后,心中有点忐忑,因为我用了不太常用的“超大胜利”,而不是常见的“伟大胜利”,我担心会被一些亲友质疑。在内容方面,限于字数,只介绍了获得金牌的情况,没有谈及获得的20枚银牌和23枚铜牌;更没有谈及一流的场馆、一流的赛事组织、一流的保障服务;也没有更多谈及残疾运动员具有的“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价值观,以及他(她)们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拼搏精神。挂一漏万,惴惴不安。但出乎意料,短短一篇博文,得到了几十位亲友的认可,“点赞”的人数,比平常给我“微博”“点赞”的亲友还要多!忘年交曹君还写下了这样一段评语:“谢谢林老师!因为外出,没有来得及看残奥会。阅读了您的文章,详细真实,弥补了缺失。为中国加油、点赞!为您的细心总结点赞!”
仔细一想,那么多亲友对昨天发的“微博”的肯定、点赞,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我的亲友,同我一样,大多关注残疾人体育,关注他(她)们的比赛,欣赏他(她)们精彩而又让人惊心动魄的技术动作。只要看过站姿组(上肢有残疾),或坐姿组(下肢有残疾),或视障组(盲人)运动员的任何一场比赛,都会发现他们要比健康人的体能消耗要大,危险系数要高。视障运动员是在引领员的引导下进行比赛;下肢残疾运动员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通过上肢以及腰部力量进行比赛;站姿运动员,有的只能用一只手拿雪杖滑行,有的左右上肢都残疾,只能靠腰部和腿部力量滑行。我通过电视直播,在比赛终点,看到我们中国残奥越野滑雪队的男子坐姿组长距离运动员,到达终点线以后,瘫倒在滑道上的镜头。他太疲倦了,真的有气无力。但我们的运动员,再累、再疲乏,没有在途中停下,而是坚持到终点。太不容易、太感人了!这就是3月14日西安《华商报》在头版上刊载的标题所说的:“怒放的生命,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北京冬残奥会落下帷幕结束了,但残疾人运动还将继续。让我们在关注健康人运动的同时,也关注残障人的运动。祝愿更多的残疾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在体育运动中,找回自信,找到快乐!请相信:“改变始于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