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媒体传播公关营销杂谈 |
分类: 传媒面对面 |
这条招募通告知短信写得非常无厘头,“诚邀京城各位有品位有内涵有气质的内向男公关、男媒体加入‘内向男子俱乐部’。入会条件:见到生人会脸红,在众人面前会害臊,连给喜欢的人发短信时拇指都会滴汗……”
没有作任何的推广,仅凭几条群发短信,就将“内向男子俱乐部”传播得风生水起,整个传播过程,从一开始的意见领袖的玩笑创意,到口碑传播,MSN、QQ群的建立引发众多参与者。媒体迅速地捕捉到这一讯信,网络媒体、传统媒体相互映射,最终引发传播爆炸。
一、个别人法则(the law of the few):
流行的兴起系于关键的少数人身上。在社会流行潮中,“内行”们就是数据库,他们为大家提供信息,“联系员”是社会黏合剂,他们四处传播信息。同时还有一群专门的“推销员”如果人们对传来的信息不相信,他们就有能力说服大家,而且,与其他两种人一样,这些人对于发起口头信息传播潮也至关重要。“内向男子俱乐部”这个案例中,李孟夏们就成功地充当了这些角色
二、附着力法则(the stickiness factor)
一则信息成功的具体因素就是在于其“附着”性。一旦建议变得实际而且符合个人的需要,它就会令人难忘。“内向男子俱乐部”恰恰符合了现实的情感需求,就象孟夏说的:希望有一天,每个内向男子能够站起来,恢复内向品质原有的骄傲,不再需要什么“内向男子俱乐部”的改造,人生而平等,无论内向外向,都是造物主的完美作品。
三、环境威力法则(the power of context)实质就是,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决定着我们的内心状态现在社会上。“内向”其实是一个带有负面的词汇,媒体尽是这样的报道:《内向男子不堪忍受野蛮女友杀人灭口》、《性格内向男子砍死妻女侄子砍伤岳母后自首》、《内向男子疑心领导挑刺闭门在家磕头不止》……所有的“成功学”的培训也将“内向人群”做为重点目标对象,仿佛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这个案例同样也给了我们传播人几个经验:
经验一:要想发起流行潮,就必须做到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到关键方面。
经验二:世界并非是我们一相情愿认为的我们直觉中的世界。
经验三:成功发起流行潮最重要的因素,是要具备一个基本的信念。那就是,制造变化是可能的,人们是能够在一些特定力量的驱使下,骤然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的。